要预防分泌性中耳炎,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流感季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儿童加强护理;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疾病,过敏性鼻炎患者避免接触过敏原、用药物控制炎症,普通鼻炎患者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儿童腺样体肥大轻时保守治疗、重时考虑手术;注意耳部卫生,游泳等防污水进中耳,避免不当挖耳;关注特殊人群,儿童加强耳部和上呼吸道健康护理,过敏体质人群避免接触过敏原、及时控制过敏症状。
一、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见诱因。日常生活中要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着凉。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家人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应注意隔离,减少与患者的密切接触,降低被传染的风险。对于儿童群体,要加强护理,保证其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病原体入侵。
二、积极治疗鼻腔及鼻咽部疾病
(一)鼻炎
患有过敏性鼻炎或普通鼻炎时,鼻腔黏膜会出现水肿、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容易波及咽鼓管,引发分泌性中耳炎。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以通过使用空气净化器、定期清洁家居环境等方式减少过敏原接触。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控制鼻腔炎症。普通鼻炎患者则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炎症。
(二)腺样体肥大
儿童腺样体肥大较为常见,腺样体肥大可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影响咽鼓管的正常功能,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对于儿童腺样体肥大,若病情较轻,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缓解症状,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腺样体肥大严重,影响呼吸及听力等,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三、注意耳部卫生
(一)防止污水进入中耳
游泳时要注意正确的游泳姿势,避免呛水,同时应佩戴合适的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外耳道进而波及中耳引发炎症。对于儿童,家长要监督其正确游泳,避免耳部进水。在洗头、洗澡时,也可使用棉球轻轻堵塞外耳道,防止水进入。
(二)避免不当挖耳
不要频繁、用力地挖耳,使用不洁净的挖耳工具挖耳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增加中耳感染的风险。如果耳道内有耵聍(耳屎),可定期到医院由专业医生清理,切勿自行随意挖耳。
四、关注特殊人群
(一)儿童
儿童的咽鼓管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更容易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家长要格外注意儿童的耳部健康及上呼吸道健康,加强护理。在儿童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要密切观察其耳部情况,如有耳痛、听力下降等疑似分泌性中耳炎的表现,应及时就医。
(二)过敏体质人群
过敏体质人群更容易发生上呼吸道黏膜的过敏反应,进而影响咽鼓管功能。这类人群除了要积极避免接触过敏原外,还可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具体过敏原后进行针对性预防。一旦发生过敏反应导致鼻腔等部位黏膜水肿,要及时就医控制过敏症状,降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