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是面中部慢性炎症皮肤病,发病涉遗传等多因素,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鼻赘型等表现,好发30-50岁中年人,与生活方式等有关,靠临床表现诊断,需与脂溢性皮炎等鉴别;红血丝是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各年龄段可发,女多,与紫外线、不当护肤品等有关,依毛细血管扩张表现诊断,需排除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
红血丝:通常指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所引起的一种皮肤表现,其形成原因多与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有关,如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环境中,紫外线会损伤皮肤角质层,导致毛细血管暴露;或者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的护肤品,激素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变薄,从而出现红血丝。
临床表现
玫瑰痤疮: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主要表现为面中部尤其是鼻部、两颊、前额、下颏等部位出现红斑,且红斑呈持续性,同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类似红血丝表现,但玫瑰痤疮的红斑有其特点,如在进食辛辣食物、热饮、环境温度变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会明显加重。
丘疹脓疱型:在红斑毛细血管扩张的基础上,出现散在的丘疹和脓疱,这是与单纯红血丝不同的表现,单纯红血丝一般不会有丘疹脓疱。
鼻赘型:多见于中年男性,表现为鼻部结缔组织增生,鼻尖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此型相对少见。
红血丝:主要表现为面部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呈丝状、树枝状等,一般红斑表现相对不如玫瑰痤疮明显,且红血丝的分布相对较局限,多集中在面部某一区域,如两颊部位,通常不会伴有玫瑰痤疮的丘疹、脓疱等表现。
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玫瑰痤疮:好发于30-50岁的中年人,女性相对多见,但男性病情往往较重。与生活方式有关,如经常熬夜、精神压力大、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等会诱发或加重玫瑰痤疮;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不同性别在玫瑰痤疮发病上的差异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激素波动较大时期,病情可能会有变化。
红血丝: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相对较多见。长期在户外工作、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的人群易出现红血丝;使用不恰当护肤品(如含有刺激成分或激素的护肤品)的人群,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引发红血丝;皮肤敏感的人群,其皮肤屏障功能较弱,更容易出现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红血丝。
诊断与鉴别诊断
玫瑰痤疮: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过程、生活习惯等,同时需要与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脂溢性皮炎也可出现面部红斑,但多伴有油腻性鳞屑,且部位不一定局限于面中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长期使用激素护肤品的病史,除了有毛细血管扩张外,还会有皮肤变薄、萎缩等表现。
红血丝:主要根据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来诊断,一般通过视诊即可初步判断,但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毛细血管扩张的疾病。例如,一些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也会有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但该病有家族遗传史,且可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毛细血管扩张及出血倾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