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局部用抗生素滴耳液、消毒防腐药等)、手术治疗(鼓膜修补术、乳突根治术及改良乳突根治术等)、病因治疗(积极治上呼吸道疾病、处理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和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耳部清洁、增强体质等),以控制炎症、恢复中耳功能、消除诱因及改善生活习惯来防治该疾病。
一、药物治疗
1.局部用药
抗生素滴耳液: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它能直接作用于中耳局部,抑制细菌生长。但需注意,在使用前要先清理外耳道脓液,保证药物能有效接触中耳黏膜。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儿童剂型,且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儿童娇嫩的外耳道皮肤。
消毒防腐药:如3%过氧化氢溶液,可先用于清洗外耳道脓液,起到清洁作用,然后再使用其他药物,不过使用时要注意避免过氧化氢溶液流入中耳引起刺激。
二、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
适用于鼓膜穿孔且中耳炎症相对稳定的患者。通过手术修补鼓膜,可恢复中耳的传音功能,减少脓液从穿孔处流出。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很重要,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耳部发育的影响。一般需要在炎症控制后进行手术,且术后要注意耳部护理,避免感染复发。
2.乳突根治术及改良乳突根治术
当中耳炎症较为严重,伴有乳突病变时可考虑此类手术。乳突根治术可彻底清除乳突、鼓室及鼓窦内的病变组织,改良乳突根治术在清除病变的同时尽量保留中耳的部分结构以维持听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预后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由于耳部结构仍在发育,手术需要更加精细操作,术后要密切观察听力恢复情况以及耳部感染控制情况。
三、病因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疾病
如鼻窦炎、扁桃体炎等,因为这些疾病可能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诱因。对于儿童患者,上呼吸道疾病较为常见,要注意预防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因为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容易诱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一旦发生上呼吸道疾病,要及时治疗,避免炎症蔓延至中耳。
2.处理咽鼓管功能障碍
若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可采取相应措施改善。例如对于因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儿童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腺样体切除术,以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从而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处理过程中,要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耳部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耳部清洁
患者要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洗澡、游泳时可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做好耳部清洁防护工作,在给儿童洗头、洗澡时要防止水进入耳内,一旦有水进入,要及时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擦干。
2.增强体质
患者应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儿童患者则需要家长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力,降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