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血清学检查。影像学中胸部X线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病情进展有相应表现,胸部CT更清晰;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病原学检查的病毒核酸检测可早期快速诊断,病毒抗原检测简便快速但有局限性,病毒分离培养为“金标准”但耗时;血清学检查通过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判断,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有诊断意义。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粗、淡薄的网状或间质性浸润影,病情较重者可见双肺弥漫性、多发性小片状或斑片状浸润影,严重时可呈现大片状浸润影甚至“白肺”表现。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基础疾病的患者,胸部X线检查能初步了解肺部病变的大致范围和程度,但相对胸部CT分辨率稍低。例如儿童病毒性肺炎在胸部X线检查时,可根据肺部阴影情况辅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胸部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可发现胸部X线不易察觉的病灶,对于病变的细节观察更敏感。能看到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影、间质性改变等情况,有助于鉴别病毒性肺炎与其他肺部疾病。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发生病毒性肺炎时,胸部CT能更早发现细微病变,为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多数病毒性肺炎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减少。但在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升高。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病毒性肺炎时,一般病毒感染早期白细胞多正常或偏低,而成人病毒性肺炎也有类似特点。通过血常规检查可初步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等情况。
2.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痰液等)中的病毒核酸,是早期快速诊断病毒性肺炎的重要方法。不同病毒有其特异的核酸序列,通过检测可明确是否为某种特定病毒感染,如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核酸、乙型流感病毒核酸、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等。对于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患者,能快速明确病原。
病毒抗原检测:可采用免疫荧光法等检测呼吸道标本中的病毒抗原,操作相对简便、快速,但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不如核酸检测。例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可在短时间内辅助判断是否为流感病毒感染,但存在一定假阳性和假阴性可能。
病毒分离培养:将呼吸道标本接种到细胞等培养基中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是病毒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主要用于科研等情况,临床常规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
三、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来辅助诊断。一般采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若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则具有诊断意义。例如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风疹病毒抗体等,对于某些病毒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不同年龄患者在血清学检查时,需注意抗体产生的规律等情况,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特点,抗体产生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