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耳聋可从避免噪声暴露、合理用药、预防耳部感染、控制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着手。避免长期处于高分贝噪声环境,合理使用有耳毒性药物,预防耳部感染,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均衡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有助于预防耳聋。
一、避免噪声暴露
长期处于高分贝噪声环境中是导致耳聋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在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噪声强度较高的场所工作时,应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将噪声对耳朵的伤害降到最低。对于喜欢佩戴耳机听音乐的人群,要注意控制音量和使用时长,避免长时间处于较大音量的音频环境下,一般建议每天使用耳机的时间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应注意避免噪声暴露,儿童的听力系统尚在发育中,更易受到噪声损害,需特别加以防护。
二、合理用药
某些药物具有耳毒性,使用时需格外谨慎。例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在临床应用中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有听力减退家族史、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患者应慎用。孕妇使用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胎儿听力,需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用药。儿童由于其生理特点,对耳毒性药物更为敏感,应避免使用此类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如必须使用,需密切监测听力变化。
三、预防耳部感染
积极预防耳部感染可以降低耳聋的发生风险。例如,在游泳、洗澡时要注意防止水进入耳朵,若不慎进水,可将头偏向进水侧,单脚跳跃使水流出,也可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应注意避免损伤耳道黏膜。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如不要随意用手指或不洁净的物品挖耳朵。一旦发生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应及时就医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规范的抗感染等治疗,防止感染迁延不愈导致听力受损。
四、控制基础疾病
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耳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血压患者要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范用药等方式将血压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建议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长期高血压会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进而影响听力。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可通过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合理用药等方式,使血糖尽量接近正常水平,高血糖状态会损害内耳的神经和血管,增加耳聋的发生几率。对于有这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以便早期发现听力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预防耳聋。例如,要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族、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锌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瘦肉等,这些营养物质对耳部神经和血管的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要戒烟限酒,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长期大量饮酒也可能损害听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包括耳部的血液循环,对听力保护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