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痛风性关节炎是因关节软骨等有焦磷酸钙晶体沉积引发的关节病变,属晶体性关节炎。中老年人等为好发人群,与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史等相关,临床表现有关节及全身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期,急性发作期缓解症状,慢性期保护关节功能及治基础病。
发病机制
焦磷酸钙晶体沉积在关节软骨等部位,会激活体内的炎症反应机制。这些晶体可吸引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释放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等,从而导致关节出现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
好发人群及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等组织发生退变,更容易出现焦磷酸钙晶体沉积。一般5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逐渐增加。
性别因素:在某些研究中发现,男性和女性发病情况有一定差异,不过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明确,可能与不同性别激素水平、关节使用及退变等多种因素相关。
生活方式相关因素: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患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血色素沉着症等疾病的人,由于体内钙磷代谢紊乱,更容易出现焦磷酸钙晶体沉积,进而引发假痛风性关节炎。另外,长期的关节劳损等也可能是诱发因素之一。
病史相关因素:有既往关节创伤史、关节退行性变病史等的人群,关节结构及组织状态改变,增加了焦磷酸钙晶体沉积的机会,从而易患假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关节症状:常累及膝关节、腕关节、肩关节等大关节为主,但也可累及小关节;急性发作时关节突然出现红肿热痛,疼痛较为剧烈;慢性期可有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关节功能逐渐下降,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等,但相对较少见。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见关节软骨钙化,呈现出特定的钙化影像,如膝关节的半月板、耻骨联合等部位可能出现典型的钙化表现,对初步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关节内焦磷酸钙晶体沉积的情况,尤其是对于一些X线显示不清晰的部位,CT可以提供更精准的信息。
MRI检查:在早期可以发现关节内软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对于判断炎症累及的范围等有帮助。
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抽取滑液进行检查,如果滑液中发现焦磷酸钙晶体,可明确诊断。同时,还可能会伴有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但这些指标升高不具特异性,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定。
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主要是以缓解疼痛炎症、减轻关节肿胀为主,可以采用休息、关节制动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需考虑患者年龄等因素影响用药安全性;对于症状严重者还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关节腔内注射,但也要注意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及适用人群限制。
慢性期:注重保护关节功能,可以通过康复锻炼改善关节活动度,但要避免过度劳累关节;同时针对基础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需给予相应治疗,纠正体内钙磷代谢紊乱,从根源上减少焦磷酸钙晶体沉积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