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运动(如游泳、散步)、物理(热疗、冷疗、电疗)及减轻体重;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糖皮质激素;手术有关节镜、截骨、关节置换术,各有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一、非药物治疗
运动治疗: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游泳、散步等。游泳是全身骨关节炎较好的运动方式,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负重,在水中运动时关节活动度较大且能增强肌肉力量,适合各年龄段患者,尤其适合体重较大的患者,因为可减少关节承受的体重压力;散步则简单易行,中老年人可每日进行适量散步,每次15-30分钟,频率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物理治疗
热疗:可采用热敷等方式,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对于有骨关节炎的关节部位,用温毛巾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能改善局部症状,不同年龄人群均可采用,需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冷疗:急性炎症期可使用冷疗,如冰袋冷敷,每次10-15分钟,能减轻肿胀和疼痛。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冷敷导致冻伤,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冷疗需更加谨慎,严格控制冷敷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间隔。
电疗:包括低频电刺激、中频电疗等,可通过电流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肌肉功能。低频电刺激适用于多种骨关节炎患者,能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但在儿童等特殊人群中使用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参数。
减轻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骨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关节负重,延缓病情进展。例如体重指数(BMI)超过正常范围(BMI18.5-23.9kg/m2)的患者,每减轻10kg体重,可使膝关节等负重关节的压力明显降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减重计划,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二、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抗炎、止痛作用,可缓解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有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等,可改善软骨代谢,延缓软骨退变。有研究表明氨基葡萄糖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并可能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糖皮质激素:对于局部严重炎症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考虑关节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但不宜多次反复注射,以免引起软骨破坏等不良后果。
三、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关节内有游离体、半月板损伤等情况的骨关节炎患者,可清理关节内病变组织,改善关节功能。
截骨术:主要用于年轻、有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通过改变下肢力线来减轻关节负重,延缓关节退变进程。
关节置换术:对于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关节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改善关节功能和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有一定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等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例如老年患者进行关节置换术时,需充分考虑其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确保手术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