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护理包括多方面要点,需观察生命体征与症状,进行一般护理(休息活动、体位)、呼吸护理(吸氧、呼吸锻炼)、抗凝治疗护理(用药观察、知识宣教)、心理护理,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的针对性护理,以保障患者病情观察、治疗配合及身心舒适等。
一、病情观察
1.生命体征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心率加快等情况,若发现生命体征异常需及时报告医生。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儿童肺栓塞可能导致呼吸、心率变化更为迅速,需密切关注其变化趋势。
2.症状观察: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典型肺栓塞症状,呼吸困难可能随病情变化而加重或减轻,胸痛的性质、程度等也需详细记录,咯血的量等情况也要准确观察并记录,这些症状的变化能反映病情的进展或好转。
二、一般护理
1.休息与活动: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动作,防止栓子脱落再次栓塞。但长期卧床需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过度躁动,协助其保持舒适的体位。
2.体位:采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改善呼吸困难症状。不同年龄患者的半卧位角度可根据其舒适程度适当调整,但要保证呼吸功能的改善。
三、呼吸护理
1.吸氧:根据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适当吸氧,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的肺栓塞患者,吸氧时要注意氧流量的调整,儿童患者吸氧需选择合适的吸氧装置,避免造成不适。
2.呼吸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等,但要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避免过度劳累。
四、抗凝治疗护理
1.用药观察:肺栓塞患者多需进行抗凝治疗,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等,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儿童患者使用抗凝药物需特别谨慎,密切观察其有无异常出血表现。
2.药物知识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凝药物的作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其配合治疗。
五、心理护理
1.情绪安抚:肺栓塞患者往往因病情突然发作而产生恐惧、焦虑等情绪,护士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缓解其紧张情绪。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特点不同,儿童可能因陌生环境和疾病产生恐惧,需通过安抚、游戏等方式缓解;成年患者则可能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忧而焦虑,要给予耐心的解释和鼓励。
六、特殊人群护理要点
1.儿童肺栓塞护理:儿童肺栓塞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快。护理时要更加细致观察其呼吸、面色等情况,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的药物,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轻柔,减少对儿童的刺激。
2.老年肺栓塞护理: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护理时要注意在进行活动、吸氧等操作时充分考虑其身体机能状况,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与家属做好沟通,共同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