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预防干槽症需从术后护理、生活习惯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术后要正确咬棉球、注意饮食、24小时后轻柔口腔清洁;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戒烟戒酒;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自身指标,孕妇拔牙要选合适时期且注意相关事项。
咬棉球:拔牙后医生会让患者咬棉球,一般咬30-40分钟后吐出。咬棉球的作用是压迫止血,这是预防干槽症的第一步。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在旁边监督,确保棉球咬的时间合适,因为儿童可能不太能配合。对于成年人,也要严格按照要求咬棉球,避免过早吐出棉球导致出血过多,增加干槽症的发生风险。
饮食注意:拔牙后2小时内不能进食进水,2小时后可进食温凉、细软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避免食用过热、过硬、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热的食物会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出血几率;过硬的食物可能会摩擦拔牙创口,不利于创口愈合。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饮食的选择,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对创口产生不良刺激。
口腔清洁:拔牙24小时内不要刷牙漱口,24小时后可以轻轻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残渣残留引起创口感染。刷牙时要注意避开拔牙创口,使用软毛牙刷。儿童患者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口腔清洁时,要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动作要轻柔。老年人如果有口腔清洁方面的困难,可以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但要注意选择温和不刺激的漱口水。
生活习惯方面
避免剧烈运动:拔牙后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球等。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血压升高,导致拔牙创口出血,影响创口愈合。儿童患者本身好动,家长要注意看护,避免其进行过于激烈的活动。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运动时更要小心,选择散步等轻度活动。
戒烟戒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影响创口的愈合。吸烟时产生的烟雾会刺激拔牙创口,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饮酒会使血管扩张,增加出血和感染的风险。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严格戒烟戒酒一段时间,一般至少要等到拔牙创口基本愈合,大约1-2周左右。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拔牙后更要注意预防干槽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导致创口感染。这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拔牙前要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8.88mmol/L以下。拔牙后要密切观察创口情况,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护理,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拔牙后要注意监测血压,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影响创口愈合。拔牙前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平稳的状态,一般收缩压最好控制在18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100mmHg以下。拔牙后要避免情绪激动等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护理。
孕妇:孕妇拔牙后预防干槽症也很重要。孕妇在拔牙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妊娠情况,拔牙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4-6个月相对稳定的时期。拔牙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