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炎症,发病在外耳道,因皮肤损伤、潮湿等致病菌侵入,症状有疼痛、分泌物等;中耳炎是中耳炎症,发病在中耳,多因上呼吸道感染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症状有耳痛、听力下降等;检查时外耳道炎查外耳道情况、分泌物培养等,中耳炎查鼓膜、听力等;治疗外耳道炎清洁干燥外耳道、用抗生素等,中耳炎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引流等,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治疗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发病部位在外耳道。多因外耳道皮肤受到损伤(如挖耳过深、外伤等)、局部环境潮湿(如游泳后未及时清理外耳道水分等)等因素,导致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引发炎症。不同年龄、性别均可发病,比如儿童游泳后若未正确处理外耳道,就易患外耳道炎;生活中喜欢挖耳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外耳道皮肤损伤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的炎症性疾病,发病部位在中耳。常因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感染;婴幼儿由于咽鼓管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更易因哺乳姿势不当等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性别差异在中耳炎发病上无明显突出体现,但不同年龄段发病情况有差异,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相对更易患中耳炎。
二、症状表现
外耳道炎:主要症状有外耳道疼痛,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明显;外耳道有分泌物,分泌物可为稀薄或黏稠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外耳道瘙痒、听力轻度下降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患外耳道炎时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安、抓耳等;成人则能较明确表述耳部疼痛等情况。
中耳炎:典型症状包括耳痛,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哭闹、拒食等,成人则能诉说耳痛,疼痛可为搏动性跳痛或刺痛;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部分患者有耳流脓的情况,初期脓液可能较稀薄,后期可能变得黏稠;还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儿童中耳炎患者,发热较为常见。
三、检查方法
外耳道炎:医生一般会进行耳部检查,观察外耳道皮肤是否充血、肿胀、有渗出等情况,有时会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等检查,以明确病原体类型。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的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安抚下进行耳部视诊等检查。
中耳炎:耳部检查时会观察鼓膜情况,如鼓膜是否充血、穿孔、有液平等;还可能会进行听力检查,如纯音听阈测试等,来评估听力受损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会进行颞骨CT等影像学检查,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安抚,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四、治疗原则
外耳道炎:治疗主要是清洁外耳道,保持外耳道干燥,根据病原体情况使用相应的药物,如细菌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安全性,儿童应选择相对温和且适合儿童使用的药物及剂型。
中耳炎:治疗包括控制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同时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如使用减充血剂等。儿童中耳炎治疗需尤其谨慎,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儿童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影响听力发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