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伴有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鼻腔黏膜干燥和炎症刺激,不同人群如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有各自特点,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及预防感冒相关措施,若鼻出血频繁或量大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严重疾病。
一、感冒伴有鼻出血的常见原因
(一)鼻腔黏膜干燥
感冒时,人体通常会出现发热、流涕等症状,呼吸会加快,这会使鼻腔水分流失增加,导致鼻腔黏膜干燥。而干燥的鼻腔黏膜比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例如,有研究表明,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会加速身体水分蒸发,当鼻腔黏膜水分不足时,其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出血。
(二)炎症刺激
感冒多由病毒感染引起,鼻腔黏膜受到病毒侵袭后会发生炎症反应,出现充血、肿胀。炎症会使鼻腔黏膜的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感冒导致的擤鼻、咳嗽等动作会进一步刺激鼻腔黏膜,引发鼻出血。比如,病毒性感冒引发的鼻腔炎症,会让鼻腔内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
二、不同人群的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儿童
儿童的鼻腔黏膜相对娇嫩,感冒时更容易出现鼻腔黏膜干燥和炎症反应。而且儿童往往会不自觉地用手挖鼻,这会加重鼻腔黏膜的损伤,增加鼻出血的发生几率。另外,儿童感冒后可能体温波动较大,体温升高对鼻腔黏膜水分的影响更明显,再加上儿童的鼻腔血管较丰富,在炎症和干燥刺激下更易出血。
(二)成年人
成年人感冒时,如果本身有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等,会影响鼻腔黏膜的状态,使鼻腔黏膜更易在感冒时出现问题。例如,吸烟会损害鼻腔黏膜的纤毛功能,影响黏膜的正常代谢,在感冒时更容易出现黏膜干燥和炎症,从而引发鼻出血。
(三)老年人
老年人感冒时,身体的各项机能有所下降,鼻腔黏膜的修复能力减弱。同时,老年人可能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感冒引起的鼻腔出血可能会因为血压波动而加重病情。高血压会使鼻腔内的血管压力增加,当鼻腔黏膜有炎症或干燥时,更容易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三、应对及预防措施
(一)一般处理
当感冒伴有鼻出血时,首先要保持冷静,让患者坐下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可以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二)预防感冒相关措施
保持鼻腔湿润: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滴鼻剂来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尤其是在干燥的环境中。对于儿童,可以在室内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减少鼻腔黏膜干燥的发生。
避免不良刺激:感冒时要提醒患者尽量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行为。对于儿童,家长要加强监管,防止其挖鼻。
增强免疫力: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群,在感冒高发季节都要注意加强锻炼,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减少感冒的发生几率,从而降低感冒伴有鼻出血的可能性。例如,老年人可以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运动,儿童可以通过摄入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来增强免疫力。
如果感冒伴有鼻出血频繁发生或出血量较大,难以自行止住,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如鼻腔肿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