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的检查包括影像学、血液、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CTPA是诊断肺栓塞重要方法,可直接显示肺动脉内血栓;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适用于碘对比剂过敏者,表现为“不匹配”现象;D-二聚体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栓塞但升高无特异性,凝血功能相关检查可辅助评估凝血状态;心电图可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等非特异性改变;超声心动图可发现右心相关异常表现,助于评估右心功能及危险分层,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检查表现有差异。
一、影像学检查
1.CT肺动脉造影(CTPA)
适用情况: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检查方法,对于大多数疑似肺栓塞的患者首选CTPA。
意义:能够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血栓,清晰显示血栓的部位、形态、与血管壁的关系等。例如,通过CTPA可以发现肺动脉内充盈缺损,从而明确肺栓塞的诊断。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均可进行CTPA检查,但需要注意对比剂的使用禁忌等情况,对于有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需谨慎评估对比剂使用风险。
2.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
适用情况:是传统的诊断肺栓塞的重要方法,尤其适用于对碘对比剂过敏不能进行CTPA检查的患者。
意义:典型的表现为肺灌注缺损而肺通气正常,即“不匹配”现象。不同人群均可进行该检查,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例如儿童的辐射剂量等需要严格控制。
二、血液检查
1.D-二聚体
意义: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若患者D-二聚体水平正常,基本可排除急性肺栓塞;但D-二聚体升高无特异性,很多其他疾病如炎症、感染、恶性肿瘤等也可导致其升高。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例如一般成人D-二聚体正常参考值<500μg/L(ELISA法),但对于老年人等可能会有不同的波动情况,在分析结果时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
2.凝血功能相关检查
意义:肺栓塞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如部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可能会有改变,但这些指标的异常并非肺栓塞特异性的改变,可作为辅助评估患者凝血状态的指标。对于有基础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病情对结果的影响。
三、心电图检查
1.表现: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可出现非特异性改变,如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征(即Ⅰ导联S波加深,Ⅲ导联出现Q波和T波倒置)、右束支传导阻滞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心电图基础情况不同,例如年轻人的心电图基础正常范围与老年人有所不同,在分析肺栓塞患者心电图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四、超声心动图检查
1.意义:超声心动图可以发现右心室壁运动异常、右心室和右心房扩大、三尖瓣反流等表现,有助于评估右心功能,对肺栓塞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有一定帮助。对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超声心动图的表现可能会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例如老年人可能存在心脏结构的生理性改变,在解读超声心动图结果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