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和低血压均有相应应对措施,低血糖非药物干预中轻中度可口服含碳水化合物食品,重度或意识不清要急救,特殊人群儿童需注意饮食运动等,老人要谨慎防再发;低血压非药物干预轻度体位性低血压要缓变体位、适当增盐,重度要平卧抬下肢就医,特殊人群儿童虑先心病等,老人防多种因素致低血压并遵医嘱用药等。
轻中度低血糖:对于能口服的患者,立即给予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如葡萄糖片、含糖饮料、饼干等。一般来说,15-20克碳水化合物可有效升高血糖,例如4-5块葡萄糖片,或150-200毫升含糖饮料。对于儿童,需根据年龄给予适当量,比如1-4岁儿童可给予5克左右碳水化合物,5岁以上可参考成人的1/2量。
重度低血糖或意识不清患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同时进行急救处理。如果患者无自主呼吸,需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有静脉通路,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毫升。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机体调节功能较差,在处理低血糖时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血糖变化,防止再次发生低血糖。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血糖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进食不足、剧烈运动等。家长需注意儿童的饮食规律,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能量摄入。在儿童进行剧烈运动前,可适当补充少量碳水化合物。如果儿童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代谢疾病等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血糖的调节。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糖,按照医嘱合理用药,避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血糖。同时,老年人的饮食要均衡,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品,以便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能及时处理。
低血压的应对措施
非药物干预:
轻度低血压:对于因体位变化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如从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低血压,应缓慢改变体位,避免突然站起。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因为盐能使血容量增加,从而升高血压,但要注意适量,一般每天增加2-3克盐的摄入比较合适。对于老年人,由于血管弹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在改变体位时要特别缓慢。
重度低血压:如果患者出现头晕、黑矇、晕厥等严重低血压症状,应让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回流至心脏,增加脑供血。同时要及时就医,查找低血压的原因,如是否存在大出血、严重感染、过敏等情况。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现重度低血压,需要立即进行相应的心血管支持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血压相对较少见,若出现低血压,需考虑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儿童低血压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求。如果是由于脱水等原因引起的低血压,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压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动脉硬化、药物副作用等。老年人要定期体检,监测血压变化。在使用降压药物等可能导致低血压的药物时,要严格遵循医嘱,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同时,老年人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