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由病原体入侵、尿路梗阻、机体免疫力低下、医源性因素及女性生理结构特点等原因引起,病原体入侵包括大肠埃希菌等多种病菌,尿路梗阻有结石、前列腺增生等情况,机体免疫力低下涉及糖尿病患者等人群,医源性因素有留置导尿管、膀胱镜检查等,女性因尿道短宽近肛等易感染。
病原体入侵:
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约占尿路感染的80%左右。女性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由尿道上行至膀胱甚至肾脏引起感染,尤其在性生活后、经期等情况更易发生。
其他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也可引起泌尿道感染,通常在机体免疫力低下、长期留置导尿管或泌尿系统有结构异常时容易感染。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常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
支原体、衣原体:也可引起泌尿道感染,多通过性接触传播,在性活跃的人群中较为常见。
尿路梗阻:
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可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液排出不畅,细菌容易在梗阻部位繁殖,从而引发泌尿道感染。例如,尿路结石造成尿液潴留,为细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前列腺增生:多见于老年男性,增生的前列腺会压迫尿道,导致尿路梗阻,尿液排出受阻,易引发泌尿道感染。
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多囊肾等,这些结构异常会影响尿液的正常流动,使尿液淤积,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
机体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往往较低,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且感染后不易控制,容易反复发作。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泌尿系统的防御功能也会减弱,如膀胱逼尿肌萎缩、尿道黏膜萎缩等,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如接受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以及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患者,机体免疫力受到抑制,容易遭受病原体侵袭引发泌尿道感染。
医源性因素:
留置导尿管:在医院中,长期留置导尿管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导尿管会破坏尿道黏膜的完整性,为细菌进入尿路提供了途径,而且尿管表面容易形成生物膜,使细菌黏附并繁殖,导致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一般来说,留置导尿管超过3天,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会大幅上升。
膀胱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会损伤尿道黏膜,若操作过程中消毒不严格,就容易将细菌带入尿路引起感染。检查后患者若不注意个人卫生或过早进行性生活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女性生理结构特点:女性尿道短(约3-5厘米)、宽且直,距离肛门较近,这使得细菌更容易从尿道外口进入尿道并上行至膀胱等部位。尤其是在月经期间,女性会阴部的卫生状况若不佳,加上经血的刺激,会增加泌尿道感染的几率;怀孕期的女性由于子宫增大压迫输尿管,导致尿液引流不畅,也容易发生泌尿道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