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肺病患者可进行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适用于符合特定影像学表现的患者,术前需考虑年龄等因素并做全面检查,术中在全麻下分隔肺灌洗,术后要关注有基础疾病患者恢复及并发症,洗肺可改善部分症状但不能治愈尘肺病且有适应证、禁忌证及可能出现并发症,有一定效果和局限性。
一、洗肺的医学术语及适用情况
尘肺病患者可以进行洗肺,医学上称为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一般适用于确诊为尘肺病,且影像学表现为圆形小阴影,总体密集度1级及以上,分布范围至少达到2个肺区;或总体密集度2级及以上,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或总体密集度3级,分布范围超过4个肺区的患者。从发病机制来看,是由于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引起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通过洗肺可以清除肺内潴留的粉尘等有害物质,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肺功能。
二、洗肺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1.术前准备
年龄因素:一般要求患者年龄在18-55周岁较为适宜,因为年龄过小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过大则身体机能可能较差,耐受性降低。对于儿童尘肺病患者,由于其身体处于特殊的生长发育阶段,进行洗肺风险相对较高,一般不首先考虑洗肺治疗,而是以保守治疗等为主。
生活方式:患者需要停止接触粉尘作业,并且要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肺功能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状况是否能够耐受洗肺手术。
2.术中情况
洗肺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将两侧肺分隔开,分别进行灌洗。灌洗液一般是等渗的生理盐水,通过反复灌洗、引流来清除肺内的粉尘等物质。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3.术后恢复
病史因素: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术后需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和管理。例如,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术后要注意血压的波动情况,按照基础疾病的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处理。一般术后患者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气胸、肺水肿等。如果出现气胸,要根据气胸的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理,少量气胸可保守观察,大量气胸则需要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如果出现肺水肿,需要采取减轻心脏负荷、改善肺通气等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洗肺的效果及局限性
1.洗肺的效果
经过洗肺治疗后,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如咳嗽、咳痰等症状可能会减轻,肺功能也可能会有所提升。有研究表明,经过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后,患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等肺功能指标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一定提高。
2.洗肺的局限性
洗肺并不能完全治愈尘肺病,因为尘肺病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肺部纤维化疾病,肺内已经形成的纤维化病变无法通过洗肺完全消除。而且洗肺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不是所有尘肺病患者都适合进行洗肺。例如,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一般不适合进行洗肺手术。同时,洗肺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并发症,虽然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也会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