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清除病灶等原则,局部治疗有清洁耳道、用抗生素滴耳液等,手术有鼓膜修补术等,需生活方式调整,儿童和老年患者有特殊注意事项,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治疗该病症并关注特殊人群情况。
一、治疗原则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及恢复听力等。首先要积极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控制中耳炎症。
二、局部治疗
1.清洁耳道: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的脓性分泌物,清除分泌物后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清洗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耳道黏膜。对于儿童患者,更需谨慎操作,防止因不配合导致意外损伤。
2.局部用药
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适用于中耳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的情况。使用时需将头部偏向一侧,患耳朝上,滴入适当剂量的滴耳液,保持姿势几分钟,让药物充分接触中耳黏膜。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滴药的角度和剂量,避免药液流入咽喉部引起不适。
糖皮质激素滴耳液:在炎症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滴耳液,如地塞米松滴耳液等,以减轻中耳黏膜的充血、水肿,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三、手术治疗
1.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膜穿孔长期不愈,且中耳炎症已得到控制的患者。通过手术修复鼓膜,可改善听力并防止中耳再次感染。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谨慎评估,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鼓膜穿孔对听力发育的影响。
2.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对于中耳病变较为复杂,如存在胆脂瘤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进行乳突根治术清除病灶,然后根据情况进行鼓室成形术重建听力。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需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尤其是儿童患者,术后的康复和听力恢复情况需要密切关注。
四、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头、洗澡时要防止水流入耳内,可使用棉球堵塞外耳道,但注意不要用力过猛。对于儿童,在洗澡时可使用专门的耳部防护用品。
2.避免用力擤鼻:用力擤鼻可能会导致中耳压力变化,引起炎症加重或感染扩散,应教育患者正确擤鼻方法,如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
3.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发作和促进康复。儿童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以支持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的中耳结构与成人有所不同,在治疗过程中更要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操作的轻柔。例如,在使用滴耳液时,要避免因儿童不配合导致药液误吸等情况。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听力发育情况,因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语言发育,如有听力下降应及时进行干预。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伤口愈合,所以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时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