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鼻炎的治疗包括脱离致病药物,局部可进行鼻腔冲洗、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全身用抗组胺药物、改善鼻黏膜功能的药物,儿童、成年女性、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需分别谨慎处理。
一、脱离致病药物
药物性鼻炎的首要治疗措施是立即停用引起鼻炎的药物。这是因为持续使用相关药物会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例如长期滥用鼻用减充血剂会让鼻黏膜血管持续收缩、扩张功能受损等。不同人群都需严格做到这一点,比如儿童如果因感冒滥用了不恰当的鼻用药物导致药物性鼻炎,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该药物;成年女性在因某些鼻部不适自行使用药物时,也要留意是否为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的药物并及时停用。
二、局部治疗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可清除鼻内的炎性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黏膜的炎症反应。一般来说,每日可进行1-2次鼻腔冲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操作方式略有不同,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需注意控制水流速度和压力,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鼻黏膜。通过冲洗能改善鼻腔的微环境,有助于鼻黏膜功能的恢复。
鼻用糖皮质激素:可局部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来减轻鼻黏膜的炎症水肿,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要谨慎评估,遵循医生的建议,因为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儿童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产生一定影响,但短期合理使用在控制炎症方面有积极作用。
三、全身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果患者伴有过敏相关症状,如鼻痒、打喷嚏等,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等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儿童使用抗组胺药物时要选择适合儿童剂型的药物,并且注意药物可能引起的嗜睡等不良反应对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改善鼻黏膜功能的药物:可以使用一些有助于改善鼻黏膜纤毛功能、促进鼻黏膜修复的药物,如维生素类药物等。但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以及使用的具体种类。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药物性鼻炎时,治疗更需谨慎。在脱离致病药物后,鼻腔冲洗要选择儿童易接受的方式,如使用儿童专用的鼻腔冲洗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时,严格按照医生根据儿童年龄、体重等制定的方案执行,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因为儿童的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成年女性:成年女性在治疗药物性鼻炎时,要考虑到可能处于孕期、哺乳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如果处于孕期,使用药物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应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尽量以鼻腔冲洗等非药物治疗为主;如果处于哺乳期,使用抗组胺药物等可能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需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用药。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患药物性鼻炎时,要关注其是否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某些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引起老年人群嗜睡等不良反应,从而增加跌倒等风险,所以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老年人群的身体反应,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