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因脚气传染感染真菌需从多方面处理,要避免搔抓、勤洗手,外用合适抗真菌药物并保证疗程,同时积极治疗脚部脚气,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选刺激性小药物、避免搔抓且治脚部脚气,老年人注意药物对皮肤影响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孕妇优先外用安全药物且遵医嘱。
一、隔离与清洁
1.避免搔抓:脚气传染到手上后,应尽量避免搔抓患处,因为搔抓可能会导致手部皮肤破损,从而加重感染或使真菌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比如经常搔抓手部的脚气部位,可能会让真菌接触到身体其他原本未被感染的皮肤区域,引发新的感染病灶。
2.勤洗手:要保持手部的清洁卫生,勤用肥皂水洗手。一般建议每天洗手数次,尤其是在接触脚部后、进食前等情况下一定要洗手。通过频繁洗手可以去除手部表面的真菌,降低进一步传播和感染加重的风险。例如每次洗手时,用肥皂充分揉搓双手至少15秒,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二、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选择合适药物:可以使用唑类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乳膏等。这类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有研究表明,唑类抗真菌药物对引起脚气的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等有较好的抑制效果。使用时,需将药物均匀涂抹在受感染的手部皮肤上,确保覆盖整个感染区域。
2.使用疗程:通常需要连续使用药物数周,一般至少2-4周,以确保彻底杀灭真菌,防止复发。因为真菌的生长繁殖有一定周期,短时间用药可能无法完全清除深层的真菌,容易导致病情反复。
三、针对脚气原发病的治疗
1.治疗脚部脚气:脚部的脚气是手部感染真菌的根源,所以也要积极治疗脚部的脚气。可以使用与手部类似的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喷雾剂等喷洒在脚部。如果脚部脚气较为严重,可能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等,但口服药物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因为其可能存在一定的肝肾功能影响等风险,尤其是对于有基础肝肾功能疾病的人群更要谨慎。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在治疗手上脚气时,应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抗真菌药物。并且要格外注意避免儿童搔抓,家长要加强看护。因为儿童如果搔抓后可能会将真菌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而且不恰当的用药可能会对儿童皮肤造成损伤。同时,儿童脚部的脚气也需要及时治疗,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抗真菌外用药,如浓度较低且温和的抗真菌乳膏等。
2.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存在皮肤干燥等情况,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对皮肤的影响。如果使用药物后出现皮肤过度干燥、瘙痒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另外,老年人如果同时有其他基础疾病,在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时,要更加密切关注药物与其他疾病治疗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进行用药。
3.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在治疗手上脚气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口服抗真菌药物,优先选择外用的相对安全的抗真菌药物。因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对于外用药物的选择也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在治疗脚气的同时不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