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过程及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术前需评估患者多方面情况并做相应准备;手术采用合适麻醉后用器械切除息肉及处理相关病变;术后要护理鼻腔、观察并预防并发症,同时注意不同年龄及生活方式相关事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患者身体状况不同,儿童身体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手术的耐受性和恢复能力与成人有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更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血糖控制等情况以确保手术安全。
病史情况:若患者有鼻部感染性疾病处于活动期,需先控制感染;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的患者,要提前纠正凝血功能异常,防止术中出血过多。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需提前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鼻腔黏膜血运,不利于术后恢复;饮酒患者需戒酒一段时间,避免酒精与麻醉药物等发生不良相互作用。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鼻部检查,包括鼻内镜检查、鼻部CT等,明确鼻息肉的大小、范围等情况,还会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传染病筛查等实验室检查。
2.术前准备操作
患者需剪鼻毛,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以减少术中感染的风险。
一般会提前半小时使用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碱等,收缩鼻腔黏膜,缩小术野,利于手术操作。
二、手术过程
1.麻醉
麻醉方式选择:成人可选择局部麻醉联合静脉镇静,或全身麻醉;儿童多采用全身麻醉,以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安静不动。
麻醉操作:局部麻醉时会在鼻腔黏膜表面涂抹麻醉剂;全身麻醉则通过静脉或吸入途径给予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
2.手术操作步骤
切口与暴露:如果是鼻内镜下手术,会通过鼻内镜经鼻腔进入,找到鼻息肉病变部位。利用鼻内镜的照明和放大功能,清晰显示术野。
切除息肉:使用微型电动切割器或息肉钳等器械,将鼻息肉组织逐步切除。在切除过程中要尽量保留正常的鼻腔黏膜组织,以减少对鼻腔功能的影响。
处理相关病变:如果合并有鼻窦病变,可能会同时进行鼻窦开放手术,扩大鼻窦开口,促进鼻窦通气引流。
三、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1.术后鼻腔护理
鼻腔填塞:部分患者术后可能会进行鼻腔填塞,起到压迫止血、支撑鼻腔等作用。填塞物一般会在术后1-2天根据情况逐步取出。
鼻腔冲洗:术后一段时间可开始用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一般在术后2-3天等局部情况稳定后进行,有助于清除鼻腔内的血痂、分泌物等,促进鼻腔黏膜恢复。
2.术后观察与并发症预防
出血观察:密切观察患者鼻腔有无出血情况,少量渗血属正常现象,但如果出现大量出血需及时处理。
感染预防: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更要注意。
鼻腔粘连预防:可使用鼻腔支撑物等措施预防鼻腔粘连,术后定期复诊,医生会检查鼻腔恢复情况,必要时进行相应处理防止鼻腔粘连影响鼻腔功能。
年龄相关注意事项:儿童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通畅,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呼吸情况;老年患者要注意加强基础疾病的监测和护理,促进身体恢复。
生活方式注意事项:患者术后需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行为,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促进身体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