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肺炎出现机化性肺炎与肺炎球菌肺炎病理演变未及时完全恢复以及机体修复机制异常相关,前者包括炎症过程中渗出物清除不完全、病原体持续存在致炎症持续刺激,后者涉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障碍、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等因素,不同人群因自身状况不同在这些方面有差异从而影响机化性肺炎发生。
一、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演变未及时完全恢复
1.肺炎球菌肺炎的炎症过程
肺炎球菌肺炎早期是肺泡内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红细胞、白细胞等。在肺炎球菌肺炎的自然病程中,如果机体的修复能力不能及时将肺泡内的渗出物完全清除,纤维素性渗出物就会发生机化。例如,正常情况下,肺泡内的炎症渗出物会通过巨噬细胞等的吞噬、溶解以及纤维蛋白的降解等过程逐渐被清除,组织恢复正常结构和功能。但当肺炎球菌感染后,炎症反应较为剧烈,渗出物中的纤维素等成分如果不能被及时有效清除,就会发生机化。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儿童的机体修复能力相对成人可能在某些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在肺炎球菌肺炎时更易出现渗出物清除不完全的情况;而老年患者,机体的修复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减退,也容易导致渗出物机化。
2.病原体持续存在及炎症持续刺激
肺炎球菌在肺泡内繁殖,引起持续的炎症反应,炎症刺激成纤维细胞等增殖,促进纤维组织的形成。如果肺炎球菌的清除不彻底,炎症持续存在,会不断刺激局部组织的修复过程,使得纤维组织过度增生,进而导致机化性肺炎的发生。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机体的免疫功能相对较低,肺炎球菌的清除可能受到影响,炎症持续时间可能更长,更容易出现渗出物机化;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受损,肺炎球菌肺炎后炎症恢复的过程受到影响,也增加了机化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二、机体修复机制的异常
1.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清除肺泡内的纤维素性渗出物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出现障碍,例如纤溶酶原激活物生成减少等情况,就会导致纤维素不能被及时降解,从而发生机化。在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中,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等情况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儿童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容易出现功能障碍;而患有某些肝脏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肝脏是合成纤溶酶原等纤维蛋白溶解相关物质的重要器官,其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增加了肺炎球菌肺炎后机化性肺炎的发生几率。
2.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
正常情况下,成纤维细胞在炎症修复过程中适度增殖,参与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的重塑,最终使组织恢复正常。但在肺炎球菌肺炎时,如果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过度产生胶原纤维等细胞外基质,就会导致机化性肺炎。对于有遗传易感性相关因素的人群,可能存在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的潜在倾向;长期接触某些有害物质的人群,如长期处于粉尘环境中的劳动者,其肺部组织的修复环境发生改变,也可能影响成纤维细胞的正常增殖,增加机化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