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正确刷牙(选软毛牙刷用巴氏刷牙法,儿童需家长协助)、用牙线或牙缝刷清理邻面;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一次,糖尿病等患者增加频率)和洗牙(每年至少一次,孕妇遵医嘱);纠正过度刷牙、口呼吸等不良习惯;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控甜食酸性食物摄入);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等。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牙缝较大的人群可使用牙缝刷。牙线能深入牙齿邻间隙,清除牙刷难以清洁到的部位的污垢,减少因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导致的牙龈炎症进而预防牙龈萎缩。老年人牙齿间隙可能增大,使用牙线或牙缝刷能更好地维护口腔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和洁治
定期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口腔医生可以通过专业检查发现早期的牙龈炎症、牙石等问题,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其口腔健康易受影响,更应增加口腔检查频率,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容易引发严重的牙龈问题。
洗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洗牙,清除牙齿表面的牙石和菌斑。牙石是由菌斑钙化形成的,会持续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炎症、萎缩。洗牙是去除牙石的有效方法,能维护牙龈健康。孕妇由于体内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孕期也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洗牙,以保持口腔清洁,但要注意洗牙时间和操作规范。
纠正不良习惯
避免过度刷牙:虽然刷牙很重要,但过度刷牙会损伤牙龈和牙釉质。要掌握正确刷牙力度,使用软毛牙刷,避免横向过度用力刷牙,应采用轻柔的拂刷动作。对于有夜间磨牙习惯的人,可佩戴咬合板,减少牙齿磨损和对牙龈的不良刺激,夜间磨牙会导致牙齿移位、牙龈受力不均,长期可引起牙龈萎缩。
纠正口呼吸习惯:长期口呼吸会使牙龈和口腔黏膜干燥,增加牙龈炎症的发生风险。应及时就医,查找口呼吸的原因,如腺样体肥大等,并进行相应治疗。儿童口呼吸可能影响面部发育和口腔健康,家长应关注儿童呼吸情况,发现口呼吸应尽早干预。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完整性,缺乏维生素C易导致牙龈出血、萎缩等问题;维生素D和钙对牙齿和骨骼的健康至关重要,能增强牙龈组织的支持力。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更应注意钙的补充,可通过饮食或钙剂补充来满足身体需求。
控制甜食和酸性食物摄入:过多食用甜食和酸性食物会腐蚀牙齿,导致龋齿和牙龈炎症。减少糖果、碳酸饮料等的摄入,食用后应及时漱口,降低对牙龈和牙齿的不良影响。儿童应限制零食摄入,尤其是含糖零食,家长可引导儿童多吃健康的零食,如无糖酸奶、坚果等。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
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高血糖会影响口腔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增加牙龈感染的机会。高血压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可能会有牙龈增生等副作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并关注口腔健康。对于患有血液系统疾病等易导致牙龈出血的疾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口腔情况,采取相应的口腔护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