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肺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调整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纠正缺氧)、抗感染治疗(经验性和目标性)、营养支持,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老年人需监测肝肾功能、注重保持呼吸道通畅,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遵循儿科用药原则,吞咽功能障碍人群要重点评估改善吞咽功能。
一、一般治疗
体位调整:对于存在吸入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者等,应采取合适体位,如床头抬高30°-45°的半卧位,可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吸入的机会。这是因为半卧位利用重力作用,能使胃内容物更难反流至咽喉部进而吸入气道。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可进行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操作,以促进痰液排出,维持呼吸道通畅。例如,对于长期卧床且有吸入性肺炎风险的患者,定时为其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
二、氧疗
纠正缺氧:根据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给予氧疗。若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可通过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方式纠正缺氧。对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可能需要无创通气或有创通气支持。例如,血氧饱和度持续偏低的吸入性肺炎患者,及时给予氧疗维持机体氧供。
三、抗感染治疗
经验性抗感染: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选择经验性抗感染药物。如社区获得性吸入性肺炎,常见病原体有口腔定植菌,如厌氧菌、肺炎链球菌等,可选用针对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抗生素联合治疗,如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甲硝唑等。对于医院获得性吸入性肺炎,病原体可能更为复杂,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抗生素。
目标性抗感染:在获取病原学证据后,如痰培养、血培养等结果,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感染药物,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痰培养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且药敏试验显示对万古霉素敏感,则选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四、营养支持
保证营养摄入:吸入性肺炎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消耗,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考虑鼻饲营养或胃肠造瘘等方式保证营养供给。如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人发生吸入性肺炎后,通过鼻饲给予均衡营养,维持机体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吸入性肺炎治疗中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老年人咳嗽反射减弱,排痰能力差,更要注重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如加强翻身、拍背等。
儿童:儿童发生吸入性肺炎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改善呼吸道通畅情况,如及时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等。在抗感染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儿童的营养支持也需根据其年龄特点合理安排,保证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吞咽功能障碍人群:此类人群是吸入性肺炎的高危人群,在治疗中除了针对肺炎的常规治疗外,需重点评估和改善吞咽功能,可请康复科等多学科会诊,制定吞咽康复训练计划,如进行吞咽肌群的训练等,从根本上降低吸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