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包括盘状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类型,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各有特点,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群等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盘状红斑狼疮主要是皮肤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多系统多器官,自身抗体检测有ANA、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等,超声、CT和MRI等可辅助检查,儿童易多系统受累且影响生长,妊娠期要考虑妊娠对检查及母胎的影响,老年患者表现不典型易漏误诊且要考虑药物耐受性。
一、临床表现评估
红斑狼疮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盘状红斑狼疮(DLE)等类型,不同类型判断要点有别。
盘状红斑狼疮: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多为边界清楚的红斑,呈盘状,好发于头面部,如鼻梁和双侧颊部呈蝶形分布的红斑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较具特征性的皮肤表现,但盘状红斑狼疮一般无全身症状,皮肤损害局限于皮肤,少数可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除皮肤表现外,还会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可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还可累及肾脏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累及血液系统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累及神经系统可出现头痛、癫痫发作、精神症状等。
二、实验室检查
自身抗体检测:
抗核抗体(ANA):几乎所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ANA均可阳性,但特异性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出现低滴度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呈高滴度阳性。
抗双链DNA(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较高,且其滴度与疾病活动度相关,疾病活动期常明显升高。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特异性高达99%,但敏感性相对较低,一旦出现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血常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三、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脏器受累情况,如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及实质回声等,有助于判断肾脏病变情况;心脏超声可检测心包积液、心肌病变等。
CT和MRI检查:对于神经系统受累的患者,头颅CT或MRI可发现脑部的梗死灶、出血灶、器质性损害等;对于胸部受累的患者,胸部CT可帮助判断肺部是否有炎症、纤维化等病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皮肤损害相对不典型,且更容易出现多系统受累,如肾脏受累发生率较高。在判断儿童红斑狼疮时,除了参考成人的判断标准外,要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红斑狼疮本身及治疗药物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出现红斑狼疮相关表现时需谨慎判断。妊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病情,在判断时要考虑妊娠对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影响,如ANA等自身抗体在妊娠期可能会出现生理性升高,同时要综合评估母体和胎儿的情况,因为治疗红斑狼疮的药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
老年人群:老年红斑狼疮患者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如皮肤损害不明显,全身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但多系统受累的情况可能较多。在判断时要全面考虑老年患者的基础疾病等情况,避免漏诊或误诊,同时要考虑老年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