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检查包括影像学(胸部X线、胸部高分辨率CT)、痰液(痰涂片及培养)、肺功能(通气功能、弥散功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各检查有不同意义及受不同因素影响。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意义:可初步观察支气管扩张的一些间接征象,如肺纹理增粗、紊乱,呈蜂窝状或卷发状阴影等,但对于轻度支气管扩张可能显示不明显,主要作为初步筛查手段。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胸部X线表现可能有差异,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可能本身肺纹理就有一定改变,会影响对支气管扩张相关征象的判断。
2.胸部高分辨率CT(HRCT)
意义:是诊断支气管扩张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它能够清晰地显示支气管扩张的部位、范围和形态,表现为支气管的异常扩张,可呈柱状、囊状或曲张状等。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HRCT的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由于胸廓等结构特点,在观察时需注意与正常发育的差异。性别对HRCT表现无明显影响,生活方式中吸烟等因素可能会加重肺部病变从而影响HRCT的显示,有支气管扩张相关病史的患者通过HRCT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变化。
二、痰液检查
1.痰涂片及培养
意义:通过痰涂片可以初步观察痰液中的细胞成分等情况,痰培养则可以明确痰液中是否存在致病菌,如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同年龄的患者痰液的性状等可能不同,儿童痰液相对较稀薄,而成年人可能因病情等因素痰液性状有所变化。性别对痰涂片及培养结果影响不大,生活方式中是否规律作息、是否接触污染环境等会影响痰液中细菌的存在情况,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患者痰液培养阳性率可能相对较高。
三、肺功能检查
1.通气功能检查
意义:可以评估患者的通气功能情况,早期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为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降低等。不同年龄的患者肺功能指标有正常参考范围,儿童的肺功能指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完善,性别对肺功能的基础值有一定影响,一般男性肺功能指标相对较高,生活方式中是否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等会影响肺功能情况,有支气管扩张病史且病情较重的患者肺功能损害会更明显。
2.弥散功能检查
意义:了解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支气管扩张患者如果病变累及肺泡等结构,可能会出现弥散功能下降。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患者弥散功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长期吸烟的患者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弥散功能减退,会干扰对支气管扩张相关弥散功能改变的判断。
四、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意义:对于部分患者可以明确支气管扩张是否存在异物、肿瘤等导致支气管阻塞的情况,还可以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等获取标本进一步检查。儿童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需要更谨慎评估,考虑其气道等生理特点,女性和男性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操作基本类似,但要注意不同性别患者气道解剖的细微差异,生活方式中如果有接触易导致气道异物的情况会增加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发现异物等情况的可能性,有支气管阻塞相关可疑病史的患者更有必要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