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口炎的诊断需综合多方面,通过观察儿童(起病急、发热、口腔成簇水疱破溃成溃疡等)和成人(症状相对轻、疼痛明显等)临床表现,结合病毒学检查(涂片、培养、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还需与手足口病、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等鉴别,全面评估后明确诊断。
一、临床表现观察
1.症状表现
儿童患者: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常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8-40℃,可伴有烦躁、哭闹、拒食等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表面有黄白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红。好发于唇、颊、舌、腭等部位。
成人患者:症状相对儿童可能稍轻,发热一般不高或无发热,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较为明显,影响进食和说话。
2.病程特点:疱疹性口炎具有自限性,病程一般在7-10天左右,但婴幼儿患者可能病程相对较长,且容易因发热、拒食等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需要密切观察。
二、实验室检查
1.病毒学检查
涂片检查:取疱疹液作涂片,染色后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有助于初步判断为疱疹病毒感染,但不能明确具体是哪种疱疹病毒。
病毒培养:将水疱液接种于人胚肾等细胞培养中,可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这是诊断疱疹性口炎的金标准之一,但该方法操作相对复杂,耗时较长。
核酸检测:采用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疱疹病毒的核酸,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是否为疱疹病毒感染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适用于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2.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IgM、IgG等。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升高具有诊断意义。但血清学检查主要用于回顾性诊断,对于早期诊断价值相对有限,一般在流行病学调查或病情不典型时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三、鉴别诊断
1.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也可出现口腔黏膜疱疹、溃疡,但同时手、足、臀部等部位也有皮疹,皮疹特点为斑丘疹、疱疹等,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而疱疹性口炎主要病变在口腔黏膜,一般无手、足、臀部皮疹。可通过临床表现的差异进行初步鉴别,必要时结合病毒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2.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一般为单个或几个散在的溃疡,溃疡表面有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红,但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且有复发史,与疱疹性口炎的急性发作、成簇水疱等表现不同。可通过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鉴别。
3.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在咽部及软腭、悬雍垂等部位,口腔前部一般不受累,疱疹为灰白色,周围有红晕,破溃后形成溃疡。而疱疹性口炎主要累及口腔前部的唇、颊、舌等部位,可通过病变部位进行鉴别。
在诊断疱疹性口炎时,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鉴别诊断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于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病情变化较快,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对于成人患者,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