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炎性病变,发病于牙髓腔,病因主要是细菌感染等,表现为剧烈疼痛,需牙髓治疗;牙龈发炎是牙龈组织炎症,发病于牙龈,病因有牙菌斑等,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治疗先去除病因。两者在定义与发病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牙髓炎:是指发生于牙髓组织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组织。
牙龈发炎:是牙龈组织发生的炎症,发病部位是牙龈,牙龈围绕着牙齿颈部。
二、病因差异
牙髓炎:主要病因是细菌感染,如深龋时,细菌可通过牙本质小管感染牙髓;也可因物理损伤(如外伤撞击、重度磨损等)、化学刺激(如治疗用药物刺激、酸蚀等)引起。不同年龄人群发病诱因有差异,儿童可能因乳牙深龋导致牙髓炎,成年人多因长期存在的龋齿未及时治疗发展而来。
牙龈发炎:主要病因是牙菌斑,牙菌斑长期堆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刺激牙龈引发炎症;局部刺激因素如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也会加重牙龈发炎;全身因素如内分泌紊乱(青春期、妊娠期女性内分泌变化易诱发)、营养不良、某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与牙龈发炎相关。不同性别在一些特定时期有差异,妊娠期女性由于激素变化更易出现牙龈发炎;不同生活方式人群中,口腔卫生习惯差者更易患牙龈发炎。
三、临床表现不同
牙髓炎:主要症状是疼痛,疼痛特点较为剧烈,呈自发性、阵发性疼痛,夜间疼痛往往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患者常难以定位疼痛牙齿。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述疼痛,但会表现出哭闹、拒食等情况;成年人可明确指出疼痛部位相关表现。
牙龈发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牙龈颜色变为鲜红或暗红,可有牙龈质地松软等表现。一般疼痛症状相对牙髓炎较轻,但妊娠期牙龈炎可能有较为明显的肿胀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牙龈发炎表现可能因基础健康状况等有所不同,比如老年人群可能因全身疾病等使牙龈发炎表现不典型。
四、诊断方法区别
牙髓炎:通过患者症状(典型疼痛表现)、口腔检查(可见患牙有龋坏等病变、温度测试等可发现牙髓对温度刺激异常反应,如牙髓炎急性期冷刺激疼痛加剧,慢性期温度刺激可引起迟缓性疼痛等)、X线检查(可辅助判断牙髓病变情况,如龋损深度、根尖周情况等)来诊断。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时配合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在安抚下进行检查。
牙龈发炎:主要通过口腔检查,观察牙龈的颜色、形态、质地以及是否有出血等情况,同时可结合患者病史等进行诊断,一般不需要复杂的影像学等特殊检查,除非要排查是否有其他复杂病因导致的牙龈发炎。
五、治疗原则有别
牙髓炎:治疗多需进行牙髓治疗,如根管治疗,通过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进行根管预备、消毒、充填等步骤来保存患牙。不同年龄患者根管治疗的难度和预后可能有差异,儿童乳牙的牙髓炎治疗需考虑乳牙的替换等情况。
牙龈发炎:治疗首先是去除病因,如通过洗牙去除牙菌斑和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保持口腔卫生。对于有全身因素的牙龈发炎患者,需要针对全身疾病进行相应的综合处理。妊娠期女性牙龈发炎在控制局部刺激后,需注意孕期口腔护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