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手术可能存在出血、感染、鼻中隔穿孔、鼻梁塌陷、嗅觉减退或丧失等危害,出血与手术操作及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等有关,感染受患者免疫力等影响,鼻中隔穿孔跟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等相关,鼻梁塌陷因鼻中隔软骨切除过多等,嗅觉减退或丧失是手术损伤嗅区黏膜或嗅神经所致。
发生情况:手术过程中或术后早期都可能出现出血情况。术中若止血不彻底,术后鼻腔填塞物取出过程中、患者用力擤鼻等都可能导致出血。一般少量出血可通过局部处理等缓解,但严重时可能需要再次手术止血。例如部分患者术后因鼻腔黏膜损伤等因素,可能在术后几天内出现反复少量渗血。
影响因素:与手术操作精细程度、患者自身凝血功能等有关。若患者本身凝血功能异常,如患有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术后出血风险会显著增加。年龄方面,儿童凝血功能相对成人可能更脆弱,术后出血风险可能相对较高;而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血管硬化等情况,也会影响止血效果。
感染
发生情况:手术属于有创操作,存在感染风险。若术前鼻腔有感染病灶未得到有效控制,或术后鼻腔卫生状况不佳,如未按要求清洁鼻腔等,都可能引发鼻腔、鼻窦感染,出现发热、鼻腔流脓等症状。严重感染可能导致鼻窦炎、眼眶蜂窝织炎等并发症。比如有患者术后未注意鼻腔清洁,继发细菌感染,出现鼻腔大量脓性分泌物,伴有头痛等症状。
影响因素:年龄小的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发生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感染风险也会增加。此外,手术时间过长等也可能增加感染几率。
鼻中隔穿孔
发生情况:这是鼻中隔偏曲手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因手术中切除鼻中隔黏膜过多、操作粗暴等导致。患者可能出现鼻腔干燥、鼻塞加重、鼻腔有异常气流等症状。例如部分患者术后可能感觉鼻腔通气情况较术前有变化,且有鼻腔干燥不适,检查发现有鼻中隔穿孔。
影响因素:手术医生的操作熟练程度是关键因素,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有鼻腔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如慢性鼻炎患者,鼻中隔黏膜本身可能处于相对脆弱状态,手术中发生穿孔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年龄方面,儿童鼻腔黏膜相对较薄,也可能增加穿孔风险。
鼻梁塌陷
发生情况:主要见于鼻中隔软骨部分切除过多的情况。若术中对鼻中隔软骨切除量把握不当,可能导致鼻背部支撑结构受损,进而出现鼻梁塌陷,影响外观。例如一些患者术后外观上可发现鼻背部有塌陷表现。
影响因素:手术医生的手术设计和操作技巧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青少年患者,由于鼻部仍处于发育阶段,若手术中过度切除鼻中隔软骨,可能会影响鼻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鼻梁塌陷等问题,对其外观和心理都会产生较大影响。
嗅觉减退或丧失
发生情况:手术可能损伤嗅区黏膜或嗅神经,从而导致嗅觉减退或丧失。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逐渐出现嗅觉方面的变化,如对气味的敏感度降低等。例如有的患者术前嗅觉正常,术后一段时间发现闻不到气味了。
影响因素:手术操作范围若涉及嗅区相关区域,发生嗅觉减退或丧失的风险就会增加。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对嗅觉减退的耐受和表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更难准确表达嗅觉变化,但也应重视术后嗅觉情况的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