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筛查包括血清学检查(重点是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和影像学检查(鼻咽部MRI和CT),诊断主要靠鼻咽镜检查(间接、纤维或电子鼻咽镜)结合病理诊断(活检及明确病理类型),整个过程需考虑不同人群特点选择合适检查及处理方式。
一、鼻咽癌的筛查方法
(一)血清学检查
1.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密切,可检测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VCA-IgA)、EB病毒早期抗原IgA抗体(EA-IgA)等。研究表明,VCA-IgA抗体在鼻咽癌患者中的阳性率较高,若VCA-IgA抗体滴度≥1:40,需高度警惕鼻咽癌可能。不同年龄人群中,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的意义相似,但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因为儿童EB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单纯抗体阳性不一定就是鼻咽癌。
2.其他血清学指标:部分研究还关注一些其他血清学标志物,但目前临床主要以EB病毒相关抗体检测为主。
(二)影像学检查
1.鼻咽部MRI(磁共振成像):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鼻咽部结构、肿瘤的侵犯范围,包括对颅底骨质、颅内侵犯情况等的评估。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MRI检查的安全性相似,儿童需注意检查时的镇静等情况以配合检查。通过MRI可以发现鼻咽部是否有异常肿块、肿块的大小、形态等,对鼻咽癌的筛查和初步诊断有重要价值。
2.鼻咽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以清晰显示鼻咽部的骨性结构,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鼻窦、颅底骨质等有一定帮助。但CT的软组织分辨率相对MRI稍差。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饮酒等人群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其对检查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二、鼻咽癌的诊断方法
(一)鼻咽镜检查
1.间接鼻咽镜检查:这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检查方法,可观察鼻咽部情况,发现鼻咽部新生物等异常。但对于一些隐蔽部位的病变可能观察不够清晰。不同性别在检查时无明显差异,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不适感,尤其是对于敏感人群。
2.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能更清晰、直观地观察鼻咽部病变,可对病变部位进行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电子鼻咽镜检查的图像更清晰,便于医生观察。在儿童中进行电子鼻咽镜检查时,需选择合适的小儿型内镜,操作要轻柔,避免引起患儿的不适和损伤。
(二)病理诊断
1.活检:通过鼻咽镜活检或颈部转移淋巴结活检获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病理医生会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判断是否为癌细胞。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活检时要注意减少创伤,确保获取足够的组织标本以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不同性别在活检后的恢复等情况无本质差异,但儿童活检后需密切观察局部情况,防止出血等并发症。
2.病理类型:鼻咽癌大多为鳞状细胞癌等类型,通过病理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等有重要意义。
总之,鼻咽癌的筛查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初步发现可疑情况,而诊断则主要通过鼻咽镜检查结合病理诊断来明确。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如儿童、不同生活方式人群等,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和处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