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手术有一定风险,包括出血、感染、鼻腔粘连、嗅觉功能障碍及罕见的眼眶、颅内并发症等,可通过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合理护理来降低风险,患者应权衡手术获益与风险决定是否手术。
一、手术风险的总体情况
鼻息肉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手术风险已较以往明显降低。手术风险主要与手术操作相关的一些因素以及患者自身的个体情况等有关。
二、常见的手术风险类型
(一)出血风险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出血情况。这与鼻息肉的生长部位、范围以及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等有关。如果息肉生长部位血管丰富,手术中止血不彻底就容易导致术后出血。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本身血压波动就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因为高血压会使血管压力较高,更易在手术创伤处出血。
(二)感染风险
术后存在感染的可能。鼻腔是有菌环境,手术会造成鼻腔黏膜的创伤,若术后护理不当,如没有保持鼻腔清洁等,细菌等病原体就容易侵入创面导致感染。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感染风险相对更高。
(三)鼻腔粘连风险
手术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发生粘连。例如双侧鼻腔手术创面之间可能形成粘连,这会影响鼻腔的通气功能等。有过鼻腔反复炎症病史的患者,其鼻腔组织的修复再生特性可能更易导致粘连情况发生。
(四)嗅觉功能障碍风险
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这与手术操作对嗅区黏膜的影响有关,手术过程中如果过度损伤嗅区黏膜,就可能影响嗅觉功能。对于本身嗅觉功能就相对敏感或有嗅区黏膜基础病变的患者,这种风险相对更需关注。
(五)眼眶、颅内并发症风险(相对少见但严重)
极个别情况下可能出现眼眶、颅内并发症。比如手术操作不当损伤了眼眶周围的结构导致眶内出血等,或者损伤了颅底结构导致脑脊液漏等情况进入颅内引发感染等。这与手术医生的操作经验、手术的复杂程度以及患者鼻腔解剖结构的个体差异等有关,如鼻腔解剖结构变异较大的患者发生此类并发症的风险相对高一些。
三、降低手术风险的措施
(一)术前评估
医生会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详细的鼻腔检查、鼻窦CT等影像学检查以了解鼻息肉的具体情况,还会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如患者的心肺功能、血压、血糖等。对于有高血压的患者,会在术前将血压控制在相对合适的范围;对于糖尿病患者,会调整血糖至较好的控制水平,以降低手术风险。
(二)术中操作
手术医生会采用精细的操作技术,尽量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彻底止血等,以降低出血、感染等风险。对于解剖结构复杂的患者,医生会凭借丰富的经验小心操作。
(三)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护理建议,如保持鼻腔清洁,按照要求进行鼻腔冲洗等;密切观察自身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反馈给医生。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患者,术后护理更需家长细心配合,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因为儿童的鼻腔黏膜等组织更娇嫩,恢复相对更需要精心呵护。
总之,鼻息肉手术有一定风险,但通过充分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以及合理的术后护理等,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风险,患者应在医生的建议下权衡手术的获益与风险来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