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鼻出血,需从多方面着手。保持鼻腔湿润,室内用加湿器维持合适湿度且个人充足饮水;避免损伤鼻腔,纠正儿童挖鼻孔等习惯、成年人防外力撞击及粉尘环境戴口罩等;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稳血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控原发疾病、糖尿病患者稳血糖;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全面营养、避免刺激性食物及戒烟限酒。
个人饮水方面:无论男女老少,都应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饮用适量的水,一般成年人每天饮水量约1500-2000毫升,通过充足饮水使鼻腔黏膜保持湿润状态,减少因缺水导致鼻腔出血的风险。
避免损伤鼻腔
日常行为注意:儿童活泼好动,要防止其挖鼻孔等不良习惯,家长需加以引导纠正。成年人也应避免频繁挖鼻孔,因为挖鼻孔会直接损伤鼻腔黏膜,容易引发鼻出血。在进行一些可能接触鼻腔的活动时,如运动时要注意防护,避免鼻部受到外力撞击,比如打篮球等运动时应佩戴好防护装备,防止鼻部受伤出血。
特殊环境防护:在有粉尘较多的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如建筑工地等,应佩戴口罩,减少粉尘等异物进入鼻腔对黏膜的刺激和损伤。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的人群,要积极治疗,避免因频繁打喷嚏、揉鼻等动作损伤鼻腔黏膜引发鼻出血。
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血压,按时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稳定在合适范围,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因为血压过高会增加鼻腔血管破裂出血的风险,通过良好控制血压可有效预防鼻出血的发生。同时,高血压患者要注意避免情绪过度激动等可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人群,要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疾病,定期复查血常规等相关指标。血小板减少等情况会影响凝血功能,容易导致鼻出血等出血倾向,通过对原发疾病的有效控制,可降低鼻出血的发生几率。例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需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以提升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功能。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管和神经病变,也可能增加鼻腔出血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合理用药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以减少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导致的鼻出血情况。
注意饮食均衡
营养摄入全面:各类人群都应保证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苹果、橙子等),维生素C、维生素K等对血管健康和凝血功能有一定益处。以维生素C为例,它可以增强血管弹性,每天可通过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一般成年人每天维生素C的摄入量约100毫克。同时,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如肉类、蛋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组织修复等的重要物质基础,有助于维持鼻腔黏膜等组织的正常功能,预防鼻出血。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鼻腔黏膜充血等,增加鼻出血的可能性。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人群,要尽量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损伤鼻腔黏膜,饮酒可能会影响血管状态等,从而增加鼻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