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因年龄段而异,诊断需结合尿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抗感染治疗,预防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尿路梗阻、增强免疫力,特殊人群需关注病情变化、合理用药、检查解剖结构及关注心理状态。
一、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
小儿尿路感染临床表现多样,不同年龄段表现有所差异。新生儿期多以全身症状为主,如发热、拒食、呕吐、体重不增等,局部排尿症状不明显。婴儿期除发热外,可有哭闹不安、尿频、排尿时哭闹等,还可能出现腹泻、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幼儿期与儿童期可出现发热、寒战、尿频、尿急、尿痛,部分儿童可诉下腹疼痛,尿液可浑浊、有异味等。
二、小儿尿路感染的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
尿常规:离心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可怀疑尿路感染;若有白细胞管型、出现红细胞、蛋白,有助于肾盂肾炎诊断。
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10-10CFU/ml为可疑,需复查;<10CFU/ml多为污染。耻骨上膀胱穿刺尿培养见细菌生长,即可确诊。
2.影像学检查:对于反复尿路感染或定位诊断困难的患儿,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核素肾动态显像等,以了解泌尿系统有无畸形、梗阻、反流等解剖结构异常,超声可初步筛查泌尿系统形态结构,VCUG有助于发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等情况。
三、小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多饮水: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路的作用,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时间,婴幼儿应勤换尿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女婴清洗时应从前向后擦,防止粪便污染尿道。
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以减轻症状,促进机体恢复。
2.抗感染治疗
根据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回报前,可先根据经验选用抗生素。对于膀胱炎,多选用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肾盂肾炎多需静脉应用抗生素,疗程相对较长,一般2-3周左右。
四、小儿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1.注意个人卫生
教育儿童尤其是女孩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后要清洗会阴部,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内裤。
婴幼儿要勤换尿布,避免粪便污染尿道。
2.避免尿路梗阻
及时发现和处理泌尿系统畸形,如包茎、尿道瓣膜、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等,这些畸形易导致尿路感染,通过手术等方式纠正畸形可预防尿路感染复发。
3.增强机体免疫力
让儿童均衡饮食,保证充足营养,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机会。
五、特殊人群(小儿)尿路感染的注意事项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尿路感染防治中需特别注意。对于新生儿及小婴儿,由于其免疫系统不完善,病情变化快,一旦怀疑尿路感染需及时就医,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导致严重并发症。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用药原则,注意药物的适应证、禁忌证,由于小儿肝肾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肝肾功能有影响,需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对于反复发生尿路感染的儿童,要详细检查有无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必要时进行长期预防用药等干预措施,同时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和疏导,因为尿路感染可能会给患儿带来不适和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