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汁吸入性肺炎的病因包括婴儿自身因素、喂养相关因素和疾病相关因素。婴儿自身因素有吞咽功能不完善、食管-气管解剖结构异常;喂养相关因素包括喂养姿势不当、奶瓶喂养相关问题;疾病相关因素涉及神经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这些因素都会导致乳汁误入气道引发肺炎。
一、乳汁吸入性肺炎的病因
(一)婴儿自身因素
1.吞咽功能不完善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其吞咽反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例如,早产儿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在吸吮和吞咽母乳或配方奶时,容易出现吞咽不协调的情况,导致部分乳汁不能顺利进入食管,而是误入气道。据相关研究表明,早产儿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的概率高于足月儿,这与早产儿吞咽功能发育不成熟密切相关。
婴儿在哭闹、咳嗽时,咽喉部的保护性反射可能会受到影响,此时如果进行喂养,乳汁更容易被误吸入气道。比如婴儿在剧烈哭闹后立即喂奶,哭闹时气道处于开放状态,吞咽时可能无法有效阻挡乳汁进入气道。
2.食管-气管解剖结构异常
极少数婴儿存在先天性食管-气管瘘等解剖结构异常情况。这种情况下,乳汁在吞咽过程中会通过异常的通道进入气管,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先天性食管-气管瘘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先天性畸形,但一旦发生,乳汁吸入是必然会出现的病理过程,会直接导致肺部的炎症反应。
(二)喂养相关因素
1.喂养姿势不当
不正确的喂养姿势是导致乳汁吸入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卧位喂奶时,婴儿的食管相对处于水平状态,而且重力作用使得乳汁更容易反流进入气道。有调查显示,采用卧位喂奶的婴儿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的风险比正确坐位或半卧位喂奶的婴儿高。比如婴儿平躺在床上,头部没有适当抬高进行喂奶,乳汁在重力作用下容易逆流进入气管。
喂奶速度过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奶汁流速过快时,婴儿来不及吞咽,就可能导致部分乳汁呛入气道。比如使用奶瓶喂养时,奶嘴孔过大,奶汁流出速度过快,婴儿吞咽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乳汁误吸。
2.奶瓶喂养相关问题
奶瓶的奶嘴选择不合适。如果奶嘴的奶孔过大,奶液流出速度快,婴儿难以控制吞咽节奏,容易造成乳汁吸入。另外,奶瓶喂养时奶瓶倾斜角度不当,也会导致奶液不能顺利流入婴儿口中,而是流入气道。例如奶瓶倾斜度过大,奶嘴前端过早脱离婴儿口腔,使得婴儿在吸吮时吸入过多空气的同时,也可能吸入乳汁。
(三)疾病相关因素
1.神经系统疾病
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如脑瘫等,会影响其吞咽功能。脑瘫患儿由于神经肌肉控制失调,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法正常将乳汁吞咽至食管,从而导致乳汁吸入气道引发肺炎。例如脑瘫患儿的吞咽肌群协调性差,不能有效地将乳汁从口腔输送到食管,大量乳汁积聚在咽部,容易误吸入气管。
某些脑部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婴儿的吞咽功能。比如脑膜炎等疾病,炎症累及控制吞咽的神经中枢,导致吞咽功能障碍,增加了乳汁吸入的风险。
2.呼吸道疾病
婴儿本身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受到影响。例如婴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堵塞,婴儿不得不通过口腔呼吸,此时进行喂养,乳汁更容易误入气道。另外,患有支气管肺炎等下呼吸道疾病的婴儿,气道的通畅性和保护性反射可能已经受到一定影响,在喂养过程中更易发生乳汁吸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