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分急性和慢性治疗,急性尿潴留可通过导尿术及药物治疗,慢性尿潴留需病因治疗并配合膀胱训练,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治疗各有注意事项,如儿童操作要小心,老年人选药兼顾肝肾功能等,妊娠期女性优先非侵入性方法。
一、急性尿潴留的治疗
(一)导尿术
是解除急性尿潴留最简便的方法。通常采用导尿管导尿,如导尿管无法插入,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对于前列腺增生等原因导致的尿潴留,导尿时需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在导尿过程中更要谨慎,防止发生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
1.α受体阻滞剂:对于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可使用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等,它能松弛前列腺和膀胱颈部平滑肌,缓解排尿困难。但此类药物可能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给老年患者使用时要密切监测血压变化。
2.拟胆碱能药物:如新斯的明,可兴奋膀胱逼尿肌,促进排尿,但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尿路梗阻等患者,使用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二、慢性尿潴留的治疗
(一)病因治疗
1.前列腺增生:如果是前列腺增生导致的慢性尿潴留,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症状较轻、未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可采取观察等待;对于症状明显、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如5α-还原酶抑制剂等)、手术治疗(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手术治疗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尤其是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等。
2.神经源性膀胱:由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慢性尿潴留,需要针对神经系统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等。对于脊髓损伤患者,要注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并发症,定期进行膀胱残余尿量的监测。
(二)膀胱训练
1.定时排尿:根据患者的膀胱功能情况,制定定时排尿时间表,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训练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例如,开始时每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到3小时、4小时等。
2.盆底肌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收缩和放松训练,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有助于改善排尿功能。可以每天进行多次训练,每次收缩盆底肌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
三、特殊人群尿潴留的治疗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尿潴留相对较少见,多由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脊髓病变等引起。治疗时首先要明确病因,对于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导致的尿潴留,可能需要手术矫正。在导尿等操作时要特别小心,选择合适粗细的导尿管,避免损伤儿童的尿道。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排尿情况和全身反应,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问题。
(二)老年人
老年人尿潴留较为常见,多与前列腺增生、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等有关。在治疗时,药物的选择要兼顾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例如,使用α受体阻滞剂时要注意其对血压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血压影响较小的药物剂型。导尿操作要严格无菌,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要加强术后护理,促进膀胱功能恢复。
(三)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尿潴留相对较少,多由子宫增大压迫膀胱引起。治疗时首先考虑非侵入性的方法,如改变体位、热敷下腹部等促进排尿。如果需要导尿,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导尿操作方式,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