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肺炎的检查包括影像学、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影像学有胸部X线和CT,X线可初步筛查,CT更清晰;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病原学(核酸、抗原检测、分离培养)、血清学;其他检查有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道病原体谱检测,各检查在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特点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肺纹理增多、磨玻璃影、斑片状阴影等,不同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在X线表现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可初步筛查肺部病变情况,对于儿童等人群相对简便易行,可初步了解肺部大致病变范围。
2.胸部CT检查:相较于X线检查,胸部CT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细微病变,如早期的微小结节影、磨玻璃影的分布、范围等,对于明确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程度、部位等更具优势,尤其在病情较重或X线表现不典型时,能更精准地评估肺部受累情况,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应用,不过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多数病毒性肺炎患者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可减少,但也有部分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通过血常规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及大致的感染类型倾向,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特点可能导致血常规表现与成人有所不同。
2.病原学检查
病毒核酸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如鼻咽拭子、痰等)中的病毒核酸,能快速、特异的明确是否存在某种病毒感染,可检测出如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性肺炎相关病原体,不同年龄段人群标本采集方式可能不同,儿童标本采集相对较困难,需谨慎操作以保证标本质量。
病毒抗原检测:部分病毒可通过抗原检测初步筛查,如流感病毒抗原检测,操作相对简便快捷,但敏感性可能不如核酸检测,可作为初步筛选手段,在各年龄段均可进行相关检测操作,但结果判读需结合临床情况。
病毒分离培养:将呼吸道标本接种到细胞等培养基中进行病毒分离培养,是病毒检测的“金标准”,但耗时较长,一般用于科研或特定情况下进一步明确病毒种类,在临床常规诊断中应用相对较少,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培养条件等需符合相应规范。
3.血清学检查: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如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可确诊为相应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一般在发病后1-3周进行血清学检查,不同病毒的抗体检测有不同的窗口期等特点,在儿童中由于抗体产生情况可能与成人不同,需综合评估检测结果意义。
三、其他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对于病情较重的病毒性肺炎患者,尤其是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动脉血气分析可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酸碱平衡及呼吸功能等,如了解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等指标,对于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各年龄段患者均可进行该检查,但儿童动脉血气采集相对较难,需熟练操作以获取准确结果。
2.呼吸道病原体谱检测:有些检测项目可同时检测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虽然主要针对非病毒性病原体,但可辅助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全面评估肺部感染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根据临床怀疑的病原体种类选择相应检测项目,以更精准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