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的处理包括一般处理(取坐位或半卧位、保持镇静、局部压迫)、寻找出血点及局部止血(前鼻孔出血可用烧灼法、填塞法,后鼻孔出血用后鼻孔填塞法)、全身治疗(找病因治疗、补充维生素),还有儿童和老年人鼻出血的注意事项,儿童多因挖鼻等,处理要轻柔,老年人常与高血压等有关,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一、一般处理
(一)体位与情绪
1.体位: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卧位,头部稍向前倾,避免血液流入咽部引起不适或误吸。
2.情绪:安慰患者,使其保持镇静,避免因紧张、恐惧导致血压升高,加重鼻出血。
(二)局部压迫
1.操作方法:用手指紧捏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儿童鼻出血时,也可将适量的棉球蘸肾上腺素填塞鼻腔后再压迫鼻翼。
二、寻找出血点及局部止血方法
(一)前鼻孔出血
1.烧灼法:适用于反复小量出血且能找到固定出血点者。常用化学药物如30%-50%硝酸银、三氯醋酸等,或物理方法如激光、射频、微波等烧灼出血点,使局部组织蛋白凝固,达到止血目的。
2.填塞法
可吸收材料填塞:对于出血较轻或需短期填塞的患者,可选用可吸收的材料如明胶海绵、淀粉海绵等填塞鼻腔。
不可吸收材料填塞:对于出血较剧、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可选用凡士林纱条、抗生素油膏纱条等进行前鼻孔填塞。填塞时应自前向后逐层填紧,24-48小时后取出,若仍出血可更换后再填塞。对于儿童患者,操作需更加轻柔,避免损伤鼻黏膜。
(二)后鼻孔出血
1.后鼻孔填塞法:对于出血部位在鼻腔后部的患者,需行后鼻孔填塞。先将凡士林纱条或抗生素油膏纱条做成与后鼻孔大小相似的纱球,用导尿管自出血侧前鼻孔插入鼻腔,直达咽部,将纱球尖端的丝线引出前鼻孔,然后牵拉导尿管使纱球进入后鼻孔,再用凡士林纱条进行前鼻孔填塞,最后将纱球上的丝线固定于前鼻孔外的纱布卷上。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需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三、全身治疗
(一)寻找出血病因并治疗
1.基础疾病控制:对于由高血压引起的鼻出血,需积极控制血压,可选用合适的降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等,使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对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引起的鼻出血,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输注血小板、化疗等。
2.补充维生素: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等,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和凝血功能。维生素C能增强血管的致密性,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四、特殊人群鼻出血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1.原因特点:儿童鼻出血多与挖鼻、鼻黏膜干燥等有关。儿童鼻黏膜较脆弱,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鼻黏膜的进一步损伤。
2.处理要点:尽量采用简单有效的局部压迫方法止血,如上述的紧捏鼻翼等。若频繁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需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处理,同时要教育儿童避免挖鼻等不良习惯,保持鼻腔湿润。
(二)老年人
1.原因特点:老年人鼻出血常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关,且往往出血较剧烈,不易止住。
2.处理要点:在进行局部止血的同时,要密切监测血压等生命体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对于反复鼻出血的老年患者,需全面评估其身体状况,排查可能存在的全身性疾病,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