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药物包括控制感染的抗菌药物、镇咳祛痰的止咳及祛痰药物、平喘的β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及茶碱类药物,同时需关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用药注意事项,合理用药可控制感染、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特殊人群用药需谨慎考量。
一、控制感染药物
抗菌药物:当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应使用。如存在细菌感染,可根据病情轻重选用。对于门诊轻症患者,一般可选用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等;若患者有基础疾病、病情较重,可能需要静脉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或注射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类药物。有研究显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控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时的感染状况,缩短病程。
二、镇咳祛痰药物
止咳药物:对于干咳为主的患者,可使用右美沙芬等中枢性止咳药。右美沙芬通过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中枢性止咳作用,能有效缓解无痰的刺激性干咳。
祛痰药物:常用的有氨溴索,它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乙酰半胱氨酸也是常用祛痰药,它能使痰液中的黏蛋白多肽链断裂,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有临床研究表明,氨溴索等祛痰药能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咳痰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舒适度。
三、平喘药物
β受体激动剂:短效的有沙丁胺醇,可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发作和喘息症状;长效的如沙美特罗,作用持续时间较长,能长效舒张支气管。
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迅速,持续时间较长。
茶碱类药物:如氨茶碱,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兴奋呼吸中枢等。但此类药物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使用时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老年人、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时更应谨慎评估。有研究显示,合理应用平喘药物可有效缓解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喘息、气促等症状,改善肺功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使用药物时需注意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例如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用药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同时使用抗凝药物和某些抗菌药物时,要警惕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在药物选择上需格外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例如,一般不轻易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因其可能影响儿童软骨发育;止咳祛痰平喘药物的选择和剂量使用需严格按照儿童体重、年龄等精确计算,确保安全有效。
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用药需非常谨慎,应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和疾病本身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例如,某些抗菌药物、平喘药物等在妊娠期使用需咨询医生,评估风险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哺乳期女性用药也需考虑药物是否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影响婴儿健康,必要时可暂停哺乳并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