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的引发因素包括病原体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淋球菌等感染)、尿道损伤(器械检查损伤、性生活损伤)、尿道梗阻(结石或狭窄、包皮过长或包茎)、机体免疫力低下(基础疾病影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局部卫生不良(女性外阴清洁不当、男性包皮清洁不足)。
一、病原体感染
(一)细菌感染
1.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尿道炎最常见的细菌之一,女性尿道短而宽,且靠近肛门,大肠埃希菌容易由肛门周围侵入尿道引发感染,尤其在女性生理期、性生活后等情况,更易增加感染风险。
2.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通过血行感染或局部蔓延等途径引起尿道炎,比如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病灶,细菌经血液传播到尿道引发炎症。
(二)支原体、衣原体感染
1.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不洁性生活后容易感染,多见于性活跃的中青年人群,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症状相对淋菌性尿道炎可能较隐匿,但同样会引起尿道不适等症状。
(三)淋球菌感染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是淋病的主要病原体,感染后可引起急性淋菌性尿道炎,表现为尿道脓性分泌物、尿频、尿急、尿痛等明显症状,在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中较易发生。
二、尿道损伤
(一)器械检查损伤
在进行尿道器械检查时,如导尿等操作,如果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尿道黏膜擦伤,从而使细菌易于侵入引发感染,比如导尿管材质过硬、操作时动作粗暴等情况都可能造成尿道损伤。
(二)性生活损伤
性生活时过于剧烈或不当的性行为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受损,例如女性在性生活中,若男方动作过于粗暴,可能引起尿道局部损伤,为病原体入侵创造条件。
三、尿道梗阻
(一)结石或狭窄
1.尿道结石:尿道内存在结石时,会阻碍尿液排出,使尿液在尿道内潴留,容易滋生细菌引发尿道炎,同时结石本身对尿道黏膜的刺激也会加重炎症反应。
2.尿道狭窄:先天性尿道狭窄或因尿道损伤、炎症等引起的后天性尿道狭窄,会导致尿液排出不畅,尿液长时间积聚易引发尿道感染,常见于有尿道手术史、尿道炎症反复发作的人群。
(二)包皮过长或包茎
男性包皮过长或包茎时,包皮内板分泌的包皮垢容易积聚,滋生细菌,细菌可蔓延至尿道引起尿道炎,尤其在不注意个人卫生时更易发生,青少年男性中此类情况较为常见。
四、机体免疫力低下
(一)基础疾病影响
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机体的免疫功能会受到影响,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使得尿道炎更容易发生且不易治愈,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尿道感染的发生率会明显高于正常人。
(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人群,机体免疫力下降,对病原体的抵御能力减弱,容易发生尿道感染,比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增加了尿道炎的发病风险。
五、局部卫生不良
(一)女性外阴清洁不当
女性外阴部汗腺丰富,若不注意清洁,尤其是月经期间,会阴部潮湿,细菌容易繁殖,进而可上行感染尿道引发尿道炎,例如经期未能及时更换卫生巾、平时不经常清洗外阴等情况。
(二)男性包皮清洁不足
男性包皮部位容易藏污纳垢,若不注意清洗,包皮垢积聚可刺激尿道,导致尿道炎的发生,尤其是不经常翻开包皮清洗的男性,更易出现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