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分娩后6-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能自行排尿或有残余尿的情况,与分娩方式、产程等有关,各年龄段产妇可发生,高危人群风险更高。处理方法包括非药物干预(诱导排尿、体位调整、按摩膀胱)和医疗干预(导尿术),不同特殊人群(高龄、有盆底功能障碍病史、剖宫产产妇)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产后尿潴留是什么
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在分娩后6-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仍不能自行排尿,或虽能排尿,但膀胱内有残余尿的一种情况。从生理角度看,分娩过程中胎头压迫膀胱,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肌张力降低,同时产后会阴伤口疼痛也会使产妇不敢用力排尿,从而引发尿潴留。各年龄段的产妇都可能发生,但多见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与分娩方式、产程长短等因素相关,若产妇本身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盆底功能障碍等病史,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风险可能更高。
二、产后尿潴留的处理方法
(一)非药物干预方法
1.诱导排尿法
听流水声:让产妇听水龙头滴水声,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一般持续数分钟,利用听觉刺激促使膀胱逼尿肌收缩。
温水冲洗会阴:用温水冲洗会阴,刺激会阴部神经,反射性地引起膀胱收缩,时间可控制在5-10分钟。
2.体位调整
协助产妇采取适当体位,如坐起排尿或站立位排尿,对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坐起或站立时重力作用有助于尿液排出,一般协助产妇从床上坐起,在床边尝试排尿。
3.按摩膀胱
轻轻按摩膀胱,从脐下向耻骨联合方向按摩,力度适中,每次按摩5-10分钟,通过按摩刺激膀胱壁,促进膀胱收缩排尿,但要注意避免用力过大造成膀胱损伤,此方法对于产后早期膀胱功能尚未完全恢复的产妇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无明显会阴伤口严重疼痛影响的产妇。
(二)医疗干预方法
1.导尿术
若非药物干预无效,可考虑导尿术。导尿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引起泌尿系统感染。一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将导尿管轻柔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导尿适用于经过多种非药物干预仍无法自行排尿且膀胱残余尿量较多的产妇,对于有严重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情况的产妇,导尿时需更加谨慎操作。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下降,包括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可能较弱,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风险更高。在处理产后尿潴留时,应更积极地早期尝试非药物干预方法,如尽早开始诱导排尿等,因为高龄产妇恢复相对较慢。同时,在进行导尿等医疗操作时,要更加细致小心,避免因操作不熟练增加泌尿系统损伤的风险。
(二)有盆底功能障碍病史产妇
这类产妇本身盆底肌肉等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可能性更大。在非药物干预时,除了常规的诱导排尿等方法外,可能需要结合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相关的辅助方法来促进排尿,但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在医疗干预时,导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导尿管对盆底组织的进一步损伤,术后要加强盆底功能的监测和康复指导。
(三)剖宫产产妇
剖宫产产妇虽然会阴伤口疼痛相对经阴道分娩产妇较轻,但也可能因产后活动减少、腹部伤口疼痛不敢用力排尿等原因发生尿潴留。处理时同样可以先尝试非药物干预,如调整体位、听流水声等,若无效再考虑导尿等医疗手段。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剖宫产产妇腹部伤口的保护,避免因操作导致伤口疼痛加剧或出现其他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