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儿童易患,有相应症状;慢性由多种因素致,儿童患可能影响发育。诊断靠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预防要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病原体、改善环境,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
病因: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常见病原体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儿童因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受病毒和细菌侵袭引发急性鼻咽炎。比如在冬季,儿童集体生活的环境中,病毒传播较易,易患急性鼻咽炎。
症状: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灼热感,继而出现鼻塞、流涕,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儿童可能还会表现出哭闹、拒食等情况,因为咽部不适影响进食和睡眠。
病因:多由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脓性分泌物刺激、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等引起。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的人群,患慢性鼻咽炎的风险较高。例如在工业污染区域工作或生活的人群,长期吸入有害气体,易引发慢性鼻咽炎。
症状:主要表现为咽干、咽部异物感、灼热感、痒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时轻时重,病程较长。儿童若有慢性鼻咽炎,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语言发育和呼吸模式,长期的咽部不适可能导致呼吸时用口呼吸,进而影响面部发育。
鼻咽炎的诊断
症状表现: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如急性鼻咽炎的起病急、有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症状;慢性鼻咽炎的长期咽部不适等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体格检查:检查鼻咽部黏膜情况,急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充血、肿胀,有分泌物;慢性鼻咽炎时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或有淋巴滤泡增生等。
实验室检查: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鼻咽炎,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时,血常规可能无明显异常或淋巴细胞比例升高。
影像学检查:一般情况下鼻咽炎不需要影像学检查,但如果怀疑有其他并发症等情况,可能会进行鼻咽部CT等检查,以辅助诊断。
鼻咽炎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饮食上应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以增强免疫力。成年人也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避免接触病原体:在病毒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对于有急性鼻咽炎患者的家庭,要注意室内通风,必要时可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长期处于干燥、污染的环境中。对于有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患者,要积极治疗,避免分泌物刺激鼻咽部引发鼻咽炎。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鼻咽炎患者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等。由于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若出现发热等症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部位。同时,要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等可能加重鼻咽炎的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鼻咽炎患者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引发病情加重。由于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预防和治疗鼻咽炎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的情况,用药需更加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