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痰多稀白痰的治疗包括祛痰药物、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及非药物干预。祛痰药物有黏液溶解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和黏液调节剂(羧甲司坦);支气管扩张剂有β受体激动剂(短效沙丁胺醇、长效沙美特罗)和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急性加重期可能用吸入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非药物干预包括呼吸训练、多饮水、体位引流,同时需注意各药物及干预措施的适用人群、禁忌及注意事项。
一、祛痰药物
(一)黏液溶解剂
1.氨溴索:可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还可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氨溴索能有效改善慢阻肺患者痰多的症状,尤其对稀白痰有较好的稀释作用,安全性较高,一般人群均可使用,但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在医生评估利弊后谨慎使用。
2.乙酰半胱氨酸:具有较强的黏液溶解作用,能使痰中的糖蛋白多肽链断裂,降低痰液黏度。它可以用于慢阻肺痰多稀白痰的患者,口服制剂或雾化吸入制剂均可使用。不过,对乙酰半胱氨酸过敏者禁用,哮喘患者在吸入给药时需特别注意,可能会诱发支气管痉挛。
(二)黏液调节剂
1.羧甲司坦:主要作用于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黏蛋白分泌增加,高黏度的岩藻黏蛋白产生减少,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痰液排出。该药适用于慢阻肺有稀白痰且咳痰不畅的患者,儿童使用时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前需咨询医生。
二、支气管扩张剂
1.β受体激动剂:短效的如沙丁胺醇,可通过激动气道平滑肌的β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从而减轻气道痉挛,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长效的如沙美特罗,能长效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间接减少痰液潴留。但β受体激动剂可能会引起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慎用,老年人使用时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2.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舒张支气管,其起效较迅速,对于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痉挛有缓解作用,有助于痰液的排出。青光眼患者和前列腺增生患者使用时需谨慎,可能会加重病情。
三、糖皮质激素
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且痰多稀白痰的患者,可能会使用吸入性或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可减轻气道炎症,减少黏液分泌。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能快速减轻炎症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较多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监测骨密度和血糖,且应尽量短期使用。
四、非药物干预
1.呼吸训练: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增加潮气量,促进痰液排出。患者可取卧位或坐位,一手放于胸部,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每分钟呼吸7-8次,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训练2-3次。
2.多饮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使痰液稀释,更容易咳出。一般建议每天饮水1500-2000ml,但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水量。
3.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利用重力作用促进痰液排出。例如病变在肺上叶,可取坐位或半坐位;病变在肺下叶背段,可取俯卧位,胸部垫枕,膝盖弯曲。但体位引流操作需谨慎,有呼吸困难、咯血等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