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湿疹是常见婴儿过敏性皮肤病,病因与遗传、皮肤屏障等多因素相关,多发生于头面部,表现多样且易反复,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保湿抗炎止痒,预防要保湿防刺激;过敏是机体对过敏原过度免疫反应,过敏原多样,表现多样,靠询问史和过敏原检测诊断,预防是避免接触过敏原,已过敏则对症用药,二者在多方面不同,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情况及时就医。
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对机体无实质伤害的外来物质(过敏原)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过敏原种类繁多,如食物中的牛奶、鸡蛋、鱼虾等,吸入物中的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接触物中的某些化纤材质、化妆品等。当婴儿接触过敏原后,免疫系统会识别并启动免疫应答,释放如组胺等炎性介质,导致机体出现一系列过敏症状。
临床表现
婴儿湿疹:多发生于头面部,如额头、脸颊、头皮等部位,起初为红斑,随后可发展为丘疹、水疱,水疱破溃后可渗出、结痂。病情有轻有重,轻的可能仅表现为局部皮肤干燥、脱屑、轻度红斑;重的可累及大片皮肤,瘙痒明显,婴儿常因瘙痒而哭闹不安、睡眠不佳。湿疹的皮疹具有对称性、多形性等特点,且病情易反复。
过敏:过敏表现多样,若为食物过敏,可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口唇周围红肿、口腔瘙痒等症状;若为吸入物过敏,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若为接触物过敏,接触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瘙痒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全身过敏反应,如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表现。
诊断方法
婴儿湿疹: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会详细询问婴儿的病史、家族过敏史,观察皮肤损害的形态、部位等特征。一般根据典型的头面部皮疹表现,结合病情反复等特点可初步诊断为婴儿湿疹,但有时需要与脂溢性皮炎等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过敏:首先要详细询问婴儿的接触史、进食史等,了解可能的过敏原。然后可进行过敏原检测,常见的过敏原检测方法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婴儿皮肤上,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婴儿对该过敏原过敏,15-20分钟内可在点刺部位出现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是通过检测婴儿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来判断是否过敏。
治疗与预防
婴儿湿疹:治疗原则是保湿、抗炎、止痒。保湿是基础,可使用婴儿专用的保湿霜保持皮肤水分。对于轻度湿疹,可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抗炎止痒;对于有渗出的湿疹,需先进行湿敷等处理。预防方面,要注意保持婴儿皮肤清洁、湿润,选择宽松、柔软的衣物,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碱性过强的肥皂等。
过敏: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预防和治疗过敏的关键。例如,明确是牛奶过敏的婴儿,可改为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粉喂养;对尘螨过敏的婴儿,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寝具等。对于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婴儿,可根据具体症状使用相应的药物对症治疗,如抗组胺药物缓解瘙痒等,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有过敏家族史的婴儿,在喂养等方面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婴儿接触新食物、新环境等后的反应。
婴儿湿疹和过敏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等方面均有不同,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以便准确判断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