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有紧急处理方法,包括姿势调整和局部压迫止血;其原因有局部(外伤、鼻黏膜干燥、鼻部疾病)和全身(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肝肾疾病)因素;频繁或大量出血、伴其他症状时需就医;预防措施有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外伤、控制基础疾病。
一、鼻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一)姿势调整
1.站立或坐位:身体微微前倾,头部不要后仰,后仰会使血液流到咽部,引起吞咽等不适,还可能导致血液被误吸入气管。例如,对于成年人,保持身体直立,头部向前倾约30度左右。
2.儿童:让儿童坐下,头稍向前倾,家长用手指捏住患儿双侧鼻翼,持续压迫5-10分钟,同时可以用冷水袋或湿毛巾敷前额和后颈,以促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二)局部压迫止血
用手指紧捏鼻翼两侧,一般压迫5-15分钟可起到止血作用。对于出血量较少的情况,通过这种简单的压迫往往能有效止血。
二、鼻出血的原因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局部原因
1.外伤:如挖鼻、用力擤鼻、鼻部受到撞击等。儿童可能因好奇挖鼻导致鼻黏膜损伤出血;成年人可能因运动时鼻部受到碰撞等。
2.鼻黏膜干燥:在干燥的环境中,鼻黏膜容易干燥、破裂出血。例如,秋冬季节空气湿度低,很多人会出现鼻黏膜干燥出血的情况。
3.鼻部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窦炎等。鼻中隔偏曲处的黏膜较薄,容易受气流冲击出血;鼻息肉生长过程中可能破坏鼻黏膜血管引起出血。
(二)全身原因
1.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容易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影响。
2.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小板减少会影响血液的凝固功能,白血病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异常,也可能导致鼻出血。
3.肝肾疾病: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出现凝血机制障碍,从而引起鼻出血。
三、何时需要就医
(一)频繁鼻出血或出血量较大
如果鼻出血频繁发作,或者一次鼻出血出血量较多,如血液呈喷射状流出,或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多,导致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贫血表现,应立即就医。例如,成人一次出血量超过100毫升,儿童一次出血量超过50毫升,就需要及时就医。
(二)伴随其他症状
如果鼻出血伴有发热、鼻塞、头痛等其他症状,或者鼻出血是在患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基础上发生的,也应尽快就医。比如,高血压患者鼻出血且血压控制不佳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调整血压并处理鼻出血。
四、预防鼻出血的措施
(一)保持鼻腔湿润
1.使用加湿器:在干燥的季节或环境中,使用空气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一般将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较为适宜。
2.涂抹润滑油:可以定期在鼻腔内涂抹少量的凡士林油等,保持鼻黏膜湿润,但要注意避免过量涂抹导致不适。
(二)避免外伤
1.正确擤鼻:擤鼻时不要过于用力,应一侧一侧地轻轻擤鼻。
2.避免挖鼻:告诉儿童不要养成挖鼻的习惯,成年人也应尽量避免频繁挖鼻,防止损伤鼻黏膜。
(三)控制基础疾病
1.高血压患者: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如一般控制收缩压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
2.血液系统疾病及肝肾疾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查相关指标,如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