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患者可通过呼吸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有氧运动(步行、上下楼梯)、康复操(呼吸康复操)进行康复,训练时需考虑特殊人群情况,分别注重动作规范、强度控制及安全保障等。
一、呼吸训练
1.腹式呼吸
原理:通过加深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量。研究表明,长期坚持腹式呼吸训练能改善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增加潮气量。
方法: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腹部肌肉放松,尽力挺腹,使放在腹部的手向上抬起;呼气时,腹部肌肉收缩,将膈肌向上推,放在腹部的手稍用力按压,以帮助排出肺内气体。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2-3次。
特殊人群考虑: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舒适,避免因过度用力导致疲劳。同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训练时需密切关注自身心率等情况,若出现不适需及时调整。
2.缩唇呼吸
原理:缩唇呼吸可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从而改善肺的通气功能。
方法: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缩唇程度以能使距口唇15-20cm处、与口唇等高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每次训练10-15分钟,每天3-4次。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慢阻肺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儿童患有慢阻肺,进行缩唇呼吸时要根据其年龄和配合程度适当调整,确保呼吸节奏的正确引导,以达到改善通气的目的。对于病情较重、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上进行缩唇呼吸训练。
二、有氧运动
1.步行
原理:步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可提高患者的心肺耐力。研究显示,适当的步行训练能增加慢阻肺患者的最大摄氧量,改善运动耐力。
方法:根据患者的体能状况逐渐增加步行速度和距离。初始可从慢速短距离步行开始,如每分钟30-40米,步行5-10分钟,逐渐增加到每分钟60-80米,步行20-30分钟,每周3-5次。
特殊人群考虑:老年女性慢阻肺患者在步行时要选择平坦、舒适的路面,避免在高温、高湿度或空气质量差的环境中步行。对于合并关节疾病的患者,可选择在室内平坦地面或使用辅助步行工具如手杖等,以减轻关节压力。
2.上下楼梯
原理:上下楼梯可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但要注意根据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合理安排运动强度。
方法:患者一步一步缓慢上下楼梯,上楼梯时吸气,下楼梯时呼气。开始可从一层楼开始,逐渐增加楼层数。例如,先上1层楼休息片刻再下1层楼,逐渐增加到上2-3层楼后休息。每周可进行2-3次上下楼梯训练。
特殊人群考虑:儿童进行上下楼梯训练需在家长或专业人员陪同下进行,确保安全。对于患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慢阻肺患者,要谨慎进行上下楼梯训练,避免摔倒导致骨折等不良事件。
三、康复操
1.呼吸康复操
原理:呼吸康复操将呼吸训练与简单的肢体动作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呼吸功能的改善和全身状态的提升。
方法:例如,患者站立位,双手叉腰,吸气时两臂侧平举,胸部扩张;呼气时两臂放下,同时缩唇呼气。或者进行弯腰、转身等动作配合呼吸训练,每次训练15-20分钟,每天1-2次。
特殊人群考虑:孕期慢阻肺患者进行康复操要避免过度弯腰、剧烈转身等动作,以防影响胎儿。对于体质虚弱、行动困难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简单的呼吸康复操动作,以不引起过度疲劳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