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等项目及意义,操作流程有检查前准备和检查过程,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如儿童需家长安抚配合选合适器具,老年要评估身体状况,合并其他病者监测生命体征等。
一、肺功能检查的项目及意义
(一)肺活量(VC)
意义: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可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对于慢支慢阻肺患者,能初步评估肺通气功能的大致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有差异,一般男性稍大于女性,随年龄增长会逐渐下降。例如成年男性正常肺活量约3.5-4.5L,女性约2.5-3.5L。
(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意义: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第一秒内呼出的气体容积。慢支慢阻肺患者由于气道阻塞,FEV会降低,且FEV/FVC(用力肺活量)比值小于70%是诊断慢阻肺的重要指标。年龄方面,随年龄增长FEV会有生理性下降,男性50岁以后、女性55岁以后每年约下降20-30ml;性别上,同年龄段男性通常高于女性;生活方式如吸烟会使FEV下降加快,有慢支慢阻肺病史者FEV较无病史者下降更明显。
(三)用力肺活量(FVC)
意义:是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呼出的全部气体容积。慢支慢阻肺患者FVC可能正常或降低,结合FEV可评估气流受限程度。其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因素影响,身高较高、体重较大者一般FVC较大。
二、肺功能检查的操作流程
(一)检查前准备
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慢支慢阻肺的病程、症状发作情况等。要停用支气管扩张剂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药物,一般建议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停用至少6小时,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停用至少12-24小时。避免在检查前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等,保持平静状态。对于儿童患者,要安抚其情绪,使其配合检查,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镇静剂,但需权衡利弊。
(二)检查过程
患者取站立位,口含咬口器,然后尽力深吸气至肺总量位,再尽力尽快呼气至残气量位。通常需要重复2-3次,以获取准确的肺功能指标。检查过程中要保持呼吸均匀、用力呼气快速且充分。对于不能很好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采用面罩等方式进行检查,但要确保密封良好以保证结果准确。
三、特殊人群肺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配合度相对较差,检查时需要家长在旁安抚,让儿童按照医生指示进行呼吸动作。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型选择合适的咬口器或面罩,确保密封。由于儿童的肺功能指标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且受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检查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其生长阶段来判断结果是否正常。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可能存在体力不支、呼吸肌力量减弱等情况,检查前要评估其身体状况,确保能够完成检查动作。在检查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协助,如提醒呼气时的用力程度等。同时,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本身随年龄增长有生理性下降,医生需要结合其基础病史和症状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慢支慢阻肺相关的气流受限。
(三)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对于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慢支慢阻肺患者,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因为剧烈的呼吸动作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如果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不适,如胸痛、明显呼吸困难加重等,应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