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耳炎有局部症状如耳痛、耳部流脓,全身症状如发热、哭闹不安、消化道症状,不同年龄段儿童症状特点不同,婴儿期非特异性表现多,幼儿期表述模糊且有平衡失调等表现,学龄期能清晰表达但也需关注,患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易并发中耳炎,家长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就医、注意耳部卫生减少诱因。
耳部流脓:当中耳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化脓性中耳炎时,会出现耳部流脓的情况。初期脓液可能较稀薄,随着病情变化,脓液性状可能会发生改变,如变得黏稠等。这是由于中耳内的炎症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出现化脓性改变,脓性分泌物通过穿孔的鼓膜流出。
全身症状
发热:儿童中耳炎常伴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8℃-40℃,甚至更高。这是因为中耳的炎症反应会引起身体的免疫应答,从而导致发热。一般来说,急性中耳炎患儿发热较为常见,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发热可能是较为突出的表现。例如,有研究统计显示,约70%的急性中耳炎患儿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多为中度发热或高热。
哭闹不安:由于耳部疼痛等不适,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的情况。他们难以通过语言表达耳部的疼痛,只能以哭闹来传达身体的不适。这是因为耳部的疼痛刺激影响了儿童的情绪和行为,使其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
消化道症状:部分儿童中耳炎患儿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可能是由于全身炎症反应影响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例如,炎症因子的释放可能会对胃肠道产生一定的刺激,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出现上述消化道症状。
不同年龄段儿童中耳炎症状的特点
婴儿期:婴儿患中耳炎时,耳部疼痛等局部症状表述不清晰,主要通过非特异性表现来体现,如频繁摇头、摩擦耳朵、哭闹不止且不易安抚等。同时,发热较为常见,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还可能出现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情况。这是因为婴儿的耳部解剖结构相对特殊,咽鼓管短、宽且直,更容易发生中耳感染,而且其对疼痛等不适的表达能力有限,主要依靠一些躯体动作和全身反应来呈现症状。
幼儿期:幼儿可能会开始表达耳部不适,但表述可能不准确,可能会说“耳朵疼”等模糊表述。除了发热、耳部流脓、哭闹不安外,还可能出现平衡失调的表现,如走路不稳等,这是因为中耳的炎症可能会影响到与平衡相关的结构或神经传导。同时,幼儿的全身症状相对婴儿期可能会有所不同,发热程度可能相对婴儿期有所差异,但仍以中高热为主,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较为明显。
学龄期儿童:学龄期儿童能够较为清晰地表达耳部疼痛等症状,局部症状如耳痛的描述相对准确,同时全身症状相对幼儿期可能会有所减轻,但仍可能出现发热等情况。此阶段儿童的耳部流脓等表现如果发生,可能会因为能够配合清洗等处理而相对容易发现和处理,但仍需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因为学龄期儿童的学习生活等也可能会受到中耳炎症状的一定影响,如因耳部不适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特殊情况提示
对于患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更容易并发中耳炎,因为上呼吸道的感染病原体容易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更加密切观察儿童的耳部情况以及全身症状,一旦发现儿童出现上述中耳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导致听力受损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耳部的清洁卫生,在给儿童洗头、洗澡时避免污水进入耳朵等,减少中耳炎的诱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