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癌的诊断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肿瘤标志物检查(甲胎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病理活检,体格检查可发现睾丸异常,超声等能显示病变及转移情况,肿瘤标志物辅助诊断,病理活检是金标准,不同人群诊断时需据具体情况调整。
一、体格检查
睾丸检查:医生会对患者的睾丸进行仔细触摸检查,了解睾丸的大小、形状、质地等情况。正常睾丸通常质地均匀,而睾丸癌患者的睾丸可能会出现肿大、质地变硬等异常改变。例如,睾丸癌患者的睾丸可能会比正常睾丸明显增大,且触摸时感觉较为坚硬,与正常睾丸的弹性不同。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原理及优势:超声检查是睾丸癌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利用超声波对睾丸进行成像。超声可以清晰地显示睾丸的结构,能够发现睾丸内的肿块等异常情况。对于阴囊内的病变,超声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具体表现:睾丸癌在超声下通常表现为睾丸内的低回声肿块,边界可能不太清晰。通过超声检查还可以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例如,可观察到睾丸内是否有异常的团块状回声,以及腹腔、腹膜后等部位的淋巴结是否有肿大等。
CT检查:
作用:CT检查可以更详细地了解睾丸癌病变的范围,对于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到腹膜后淋巴结、肺部等远处器官有重要价值。例如,能够清晰显示腹膜后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等,帮助医生评估肿瘤的分期。
表现:在CT图像上,睾丸癌转移的淋巴结可能表现为肿大的淋巴结影,与周围组织分界可能不太清楚等。对于肺部转移,可看到肺部的结节状阴影等。
MRI检查:
特点:MRI对于软组织的分辨力较高,在诊断睾丸癌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睾丸肿瘤的范围,尤其是对精索、阴囊内容物等部位的病变显示较为清晰。
表现:睾丸癌在MRI上有其特定的信号特点,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
甲胎蛋白(AFP):
意义:AFP是一种肿瘤标志物,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中,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癌患者血清AFP水平常升高。例如,约有70%-80%的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癌患者AFP会升高,所以检测AFP水平对于睾丸癌的诊断、病情监测等有重要意义。如果患者AFP水平升高,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要高度怀疑睾丸癌的可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意义:hCG也是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相关的标志物。精原细胞性睾丸癌患者血清hCG水平可能升高,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癌患者也可能出现hCG升高的情况。通过检测hCG水平,可以辅助睾丸癌的诊断,并且对于判断肿瘤的预后等也有一定帮助。
四、病理活检
方法:病理活检是诊断睾丸癌的金标准。通常是通过手术切除部分睾丸组织或者穿刺获取睾丸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意义: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区分是精原细胞性睾丸癌还是非精原细胞性睾丸癌等不同类型,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非常重要。例如,不同类型的睾丸癌在治疗方法和预后上有所不同,通过病理活检明确类型后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进行睾丸癌诊断时基本遵循上述检查流程,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在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时需要更加轻柔操作,以减少患儿的不适;对于有既往睾丸疾病史的患者,在诊断时要充分考虑既往病史对当前病情判断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