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疮由寒冷引起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无绝对根治方法,可通过保暖防护(不同人群及生活环境保暖)、促进血液循环(运动锻炼、局部按摩)、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清洁注意事项、干燥维护)、饮食调理(摄入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食物)预防和减少发作,轻度冻疮可依预防措施恢复,严重破溃需就医,寒冷季节需持续防护。
不同人群的保暖: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应注意穿戴厚且保暖的帽子、手套、围巾等,选择保暖性好的鞋袜,避免在寒冷环境中长时间暴露;成年人同样要根据气温及时增添衣物,尤其是手部、足部、耳部等易冻伤部位;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要加强保暖,可选择质地柔软、保暖性佳的衣物,外出时尽量戴口罩保护耳部等。比如在寒冷天气外出时,儿童可穿戴专业的儿童防寒服、防寒手套,老年人可选择羊毛材质的围巾等加强保暖。
生活环境保暖:保持居住环境温暖,室内温度可维持在18~20℃左右,有条件的可使用暖气、空调等设备,但要注意空气湿度,可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过于干燥的环境也不利于皮肤健康。
促进血液循环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不同人群运动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选择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每天坚持一定时间;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老年人可选择慢走、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散步20~30分钟左右,打太极拳20分钟等,通过运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冻疮发生几率。
局部按摩:在易长冻疮部位,可进行适当按摩。比如手部,每天早晚可自行揉搓双手,从手指根部向手腕方向按摩,每次10~15分钟左右;足部可在睡前用温水泡脚后,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儿童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家长帮助或指导进行;老年人按摩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不当造成损伤。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清洁注意事项: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脚、脸等部位,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刺激皮肤。儿童皮肤娇嫩,要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洗护用品;成年人也应选择合适的洗护产品;老年人皮肤相对干燥,洗澡频率不宜过高,水温不宜过高,洗澡后可适当涂抹保湿护肤品。
干燥维护:保持皮肤干燥,在潮湿环境中要及时擦干水分,比如儿童玩耍后出汗或接触水后要尽快擦干;外出归来后及时擦干手部、面部等部位的水分。对于易长冻疮的部位,可涂抹一些具有防护作用的护肤品,如含凡士林等成分的护肤品,形成保护膜,减少寒冷空气对皮肤的直接刺激。
饮食调理
营养摄入: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提高身体抗寒能力,可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胡萝卜、菠菜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有助于维持皮肤的正常功能。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成年人可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老年人也应多吃蔬菜水果,同时可适当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机能。
如果已经出现冻疮,轻度的冻疮可通过上述保暖、促进循环等措施逐渐恢复,若冻疮较为严重出现破溃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处理,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使用一些促进创面愈合的药物等,但总体来说,通过做好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冻疮的发生,但很难绝对根治,因为冻疮的发生与寒冷等多种因素相关,在寒冷季节仍需持续做好防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