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癌是发生在口咽部(包括舌根、扁桃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因涉及年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病毒感染等,临床表现有局部肿块、疼痛、吞咽困难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治疗有手术、放疗、化疗,特殊人群如儿童、女性、老年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病因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口咽癌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免疫力下降,细胞发生突变的风险增加,更易患上口咽癌。例如,50-70岁年龄段是口咽癌的高发年龄段。
生活方式因素:
吸烟:烟草燃烧产生的多种致癌物质,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长期吸烟会增加口咽癌的发病风险。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口咽癌的概率比不吸烟者高数倍。
饮酒:酒精可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和咽部黏膜,长期大量饮酒会显著提高口咽癌的发生几率。
不良饮食习惯: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会导致人体缺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机体的抗氧化和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增加口咽癌发病风险。
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口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型等亚型感染,可能通过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等过程,引发口咽癌。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肿块:患者可在口咽部摸到肿块,比如扁桃体部位出现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的肿块。
疼痛:早期可能有咽部不适、异物感,随着病情进展,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可出现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等部位。
吞咽困难:肿瘤增大阻塞口咽腔或侵犯吞咽相关肌肉等,会导致患者吞咽困难,影响进食。
颈部淋巴结肿大:约有一半以上的口咽癌患者会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可逐渐增大。
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口咽部进行详细检查,观察局部是否有异常肿块、溃疡等情况,同时触摸颈部淋巴结情况。
影像学检查: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口咽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
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在评估口咽癌肿瘤范围、是否侵犯神经等方面有优势。
病理活检:是确诊口咽癌的金标准,通过取口咽部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肿瘤的病理类型等。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等情况,可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部分咽部切除、全喉切除等手术来切除肿瘤病灶。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死癌细胞,可作为口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辅助治疗等情况适用。
化疗:可用于术前缩小肿瘤体积,或者术后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晚期口咽癌的姑息治疗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口咽癌极为罕见,若儿童出现口咽部异常表现,如长期不愈的肿块、吞咽困难等,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排查,因为儿童口咽部病变可能有其特殊病因,如先天性发育异常等情况,诊断和治疗需更加谨慎,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考虑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检查和治疗方法。
女性:女性口咽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关注月经等生理情况,放疗等治疗可能对内分泌等产生影响,需要医生在治疗方案选择时综合考虑,同时女性患者可能在心理上承受更大压力,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心理支持。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对治疗的耐受性可能较差,在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一般状况。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如放疗可能导致的口腔黏膜反应等,给予相应的支持对症处理,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