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坏死根管治疗包括术前评估(采集病史、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准备(调整患者体位、准备器械)、根管预备(开髓、清理根管、成形根管)、根管消毒(药物消毒、暂封)、根管充填(选择材料、操作充填)、术后处理(暂封与医嘱、后续修复)。
一、术前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牙齿疼痛、咬合不适等出现的时间、性质、程度,以及是否有既往牙齿治疗史等。对于儿童患者,需了解其配合治疗的能力及既往口腔治疗经历;对于特殊病史患者,如糖尿病患者,要评估血糖控制情况,因为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影响治疗后的创口愈合。
2.临床检查:通过视诊、探诊、叩诊等检查患牙的龋坏情况、牙髓状态、牙周情况等。例如,检查患牙是否有深龋近髓,牙髓是否完全坏死(表现为牙髓无活力,温度测试及电活力测试无反应),牙齿有无松动及叩痛等。
3.影像学检查:拍摄X线片,了解患牙的根管形态、根尖周组织情况,如是否有根尖周阴影、牙槽骨吸收等,这对于制定根管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二、治疗准备
1.患者体位调整:让患者采取舒适的坐位或卧位,调整头位,使患牙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对于儿童患者,要确保其坐姿稳定,可适当安抚使其配合治疗。
2.器械准备:准备好根管治疗所需的器械,如根管探针、根管锉、根管扩大器、根管冲洗液(如3%过氧化氢溶液、0.9%氯化钠溶液等)、根管充填材料等。
三、根管预备
1.开髓:使用牙钻打开髓腔,暴露根管口。开髓的位置和洞形要根据患牙的解剖形态来确定,以能够顺利进入根管为原则。对于前牙,开髓洞形一般位于舌面;后牙则在牙合面开髓。
2.根管清理:用根管探针探查根管口,然后用根管锉逐步清理根管内的坏死牙髓组织。清理过程中要注意按照根管的解剖走向,避免根管偏移。对于弯曲根管,可使用镍钛根管锉等器械逐步预备,配合根管冲洗液反复冲洗,以清除根管内的感染物质。
3.根管成形:通过根管锉的逐步扩大,将根管预备成适合充填的形态,一般要求根管冠部较宽,向根尖部逐渐狭窄,形成良好的根管形态,为根管充填创造条件。
四、根管消毒
1.药物消毒:在根管内放置消毒药物,如氢氧化钙糊剂等,封药时间一般为1-2周。药物可以持续发挥杀菌、抑菌作用,进一步清除根管内的残余感染。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封药的安全性,避免药物泄漏刺激周围组织。
2.暂封处理:封药后用暂封材料将窝洞暂封,防止细菌再次进入根管,同时保护髓腔内部。
五、根管充填
1.充填材料选择: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根管充填材料,如牙胶尖配合根管糊剂。牙胶尖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和可塑性,根管糊剂可以增强封闭效果并辅助固定牙胶尖。
2.充填操作:将调制好的根管糊剂涂抹在根管壁上,然后将剪好长度合适的牙胶尖缓慢插入根管内,达到工作长度。采用侧方加压或垂直加压等方法,使牙胶尖与根管壁紧密贴合,完成根管充填。
六、术后处理
1.暂封与医嘱:充填完成后,再次用暂封材料严密暂封窝洞。向患者交代术后注意事项,如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若出现疼痛、肿胀等不适要及时复诊等。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叮嘱家长监督孩子的口腔护理和饮食情况。
2.后续修复:一般根管治疗完成后1-2周需要进行牙体修复,如充填窝洞或进行冠修复等,以恢复患牙的形态和功能。如果是前牙,美观要求较高,可能需要选择美观效果好的修复材料;对于后牙,要考虑其咀嚼功能的恢复,选择合适的充填材料或冠修复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