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性肺炎有危害和病因两方面情况,危害包括呼吸功能障碍可致低氧血症等、感染扩散可引发严重并发症、长期不愈会影响心肺功能致慢性心肺疾病;病因有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支原体等,还有宿主因素,儿童因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未完全发育易患病,老年人因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有基础疾病等易患病,长期吸烟、长期卧床者也易患小叶性肺炎。
感染扩散:病原体可能通过血液循环等途径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引起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细菌等病原体在肺部繁殖后,可能进入血液,随着血流到达身体其他脏器,如颅内引起化脓性脑膜炎、在骨骼处引起骨髓炎等。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发生感染扩散的风险相对较高,一旦发生感染扩散,病情会急剧恶化,治疗难度也会大大增加。
心肺功能受损:长期不愈的小叶性肺炎可能会影响心肺功能,导致慢性心肺疾病。例如,反复发生小叶性肺炎的儿童,可能会逐渐出现肺功能下降,影响其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活动耐力;对于老年人,长期的小叶性肺炎可能会导致肺心病等并发症,表现为右心衰竭、下肢水肿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
小叶性肺炎的病因
病原体感染
细菌: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例如肺炎链球菌是儿童小叶性肺炎较常见的致病菌,在儿童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受凉、劳累后,肺炎链球菌可侵入肺部引发炎症。老年人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衰退,也容易感染肺炎链球菌等细菌而患小叶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叶性肺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易出现肺脓肿等并发症。
病毒: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往往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然后蔓延至肺部。在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并发小叶性肺炎。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感染病毒后更易诱发小叶性肺炎,因为其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已经受损。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也是引起小叶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起病相对较缓,咳嗽症状较为突出,可表现为刺激性干咳。
宿主因素
儿童:儿童尤其是婴幼儿的呼吸道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容易患小叶性肺炎。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弹性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容易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阻塞。同时,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在接触病原体后更容易发病。例如,托儿所、幼儿园等集体场所儿童密集,病原体容易传播,儿童患小叶性肺炎的几率相对较高。
老年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使得老年人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发生小叶性肺炎。此外,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等,也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患病风险。
其他: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容易导致病原体感染引发小叶性肺炎。例如,长期吸烟的老年人,其呼吸道黏膜纤毛运动受到抑制,黏液分泌增多,肺部的清除功能下降,更容易患上小叶性肺炎。还有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痰液不易咳出,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小叶性肺炎,尤其是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长期卧床的患者,如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更易发生这种情况。



